中国社会科学院邮件系统 丨
English

郭沫若纪念馆李斌:沈从文与群众路线


2014年04月18日 08:58    来 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社科院专刊第243期     作者:李斌

  随着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我很自然地想起了沈从文先生。

  1949年后,沈从文基本终止了文学创作,开始在革命历史博物馆做一名研究人员。身份从书画、陶瓷、漆器的爱好者到研究者的转变,让人们不禁怀疑他能否拿出有分量的成果。面对这些质疑之声,沈从文不甘落后、默默努力,最终闯出了一条路。他完成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编撰,并在陶瓷、马镫、书画鉴定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他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开创了新的研究方法,史学界把他作为“形象史学家”的代表。

  面对一份50岁才开始的事业,沈从文为何能够取得这样大的成就?在我看来,这与他的群众路线有关。他的群众路线有两条。

  第一条,在陈列室当普通说明员。跟沈从文一起分配到革命历史博物馆的有七八个专家,他们或对瓷器有深入研究,或在书画鉴定方面学有专长。但与这些专家不愿去陈列室不同,沈从文主动要求去陈列室当说明员,而且一当就是20多年。他常常天不亮就在门外等着开门,晚上直到星斗满天才回家。为了给观众讲明白古器物的来源、质地、用途等,并预备回答可能出现的问题,他总是做非常丰富的准备。同时,由于观众中不乏专家学者,也不乏因特殊机缘对某一问题有深入研究的“奇人”,沈从文也经常从他们那里得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正是这些“当‘说明员’得来的常识”为他日后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条,为外单位的教学、科研、生产服务。当时革命历史博物馆规定,科研人员有义务为外单位的生产、教学、科研服务。沈从文做了很多这样的服务工作。他帮助安徽当涂设计李白纪念馆的基本展陈,帮助工艺美术学院编撰教科书,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就有关工艺生产提交20多次提案,还为《红楼梦》注释提出几百条意见。这些工作不仅让相关单位受益,对他本人也相当有意义。他曾经说:“谈‘为人民服务’或‘古为今用’,若限于口上和纸上,是无多意义的。必须落实到具体工作行为中,才能证明得失,并慢慢得到修正的机会。”

  沈从文坚持在陈列室做普通说明员,坚持为教学生产服务,这都是走群众路线的好办法。沈从文的成功也说明了文史研究者走群众路线是有好处的。

  
责任编辑:王宁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 京ICP备110138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