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邮件系统 丨
English

我院发布《中华民国史》等第二批重大科研成果


2013年12月24日 08:54    来 源:光明网     作者:李瑞英

   我院2013年12月23日在京发布第二批创新工程重大科研成果。副院长李培林出席发布会。来自学术界的梁柱、周新城、李学通、章百家、刘一曼、李伯谦、张海鹏、黄兴涛、白云翔、吴怀祺等专家学者点评科研成果。这批科研成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中华民国史》、《商代史》、《中华史纲》、《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的学术价值 

  据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由当代中国研究所历时20年编写而成,凝聚了几代国史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该成果忠实记录和深刻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10月创立到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展历程和宝贵经验,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历程的权威性国史著作。全书共五卷。其中,序卷回顾了古代中国的辉煌和近代中国的沉沦,着重记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建新中国的革命历程;第一卷主要记述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顺利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并展开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历程;第二卷主要记述从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发表到1966年4月“文化大革命”前夜,为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物质基础、提供宝贵经验、进行理论准备的发展历程;第三卷主要记述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第四卷主要记述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逐步推进改革开放,初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

  (二)《中华民国史》的学术价值 

  据了解,《中华民国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主持编纂。著名史学家李新先生领衔研究团队,历经40年、几代史学家的辛勤耕耘,不仅完成了《中华民国史》,而且创立了民国史学科。《中华民国史》系列研究著作分为三部分,即《中华民国史》(16册)、《中华民国史大事记》(12册)、《中华民国史人物传》(8册),论述时段上起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领导反清革命,下迄1949年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凡这一历史时段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关键的历史节点,活跃的重要人物,中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论题,都在其中得到较为充分的研究。辛亥武昌首义、孙中山领导革命创建共和民国,北洋年间纷繁多变的政局、军阀争战的复杂头绪,国民党登台后的纷争纠葛、政经变革,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及其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及其领导人民革命的历史性意义,等等,经由作者利用丰富的历史资料,在书中平实细致地道来,为民国史勾画出一幅丰富图景。《中华民国史》出版后,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认为这套著作是民国史学科的奠基作和代表作,代表了国内民国史研究的学术水准,具有里程碑地位。

  (三)《商代史》的学术价值 

  专家介绍,《商代史》是断代史专著,主编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先秦史室主任、学部委员宋镇豪研究员,课题组由13位学者组成,既有资深老专家,又有中青年后起之秀。自1999年立项,前后历时11年圆满出齐。

  《商代史》属于全方位、系统性、一体性、多卷本断代史著,共11分卷:卷1・商代史论纲、卷2・《殷本纪》订补与商史人物徵、卷3・商族起源与先商社会变迁、卷4・商代社会与国家、卷5・商代都邑、卷6・商代经济与科技、卷7・商代社会生活与礼俗、卷8・商代宗教祭祀、卷9・商代战争与军制、卷10・商代地理与方国、卷11・殷遗与殷鉴。各分卷在写作风格上基本保持一致,注意“全”与“专”的把握,“全”是题内应有常项要设计到,“专”是在一些专题或专门性领域有建树。每卷有其中心内容,成为前后相贯的有机整体。《商代史》旨在用深刻的历史发展意识和现代认知尺度,会通多学科研究的有效手段,打破传统史著撰述模式,点、面、线结合,全方位、多视角、长时段审察商代历史时空,典型分析、取精用宏与综合研究相兼,建立既合乎商代史实又展示现代史识的可行性著述体系。研究方法和途径:一、对传世商史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搜集、整理和研究,给出其真史价值所在。二、尽量利用甲骨文、金文、简帛、陶文、玉器文字等地下出土的古文字与古文献资料,作为商代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三、充分利用当代考古学新材料,进行典型遗址、遗迹、墓葬、文化遗物的分析,从历史学视点综合阐释,深入探究其社会场景和文化功能。四、强调多学科性,整合甲骨金文学、古文字学、文献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经济学、天文学、古代科学技术史等学科的有效研究手段,集结众家学术研究成果,从而获得了商代史撰述工作的高起点和新认识。《商代史》出齐的学术史意义,“拉长”了中国古史,填补商断代史著的空白,构建起中国上古史体系重要缺环,是一部代表当代商史研究领域最前沿水准的高档次学术著作。有三方面的特色:一是涵盖商代史的主要方面,题内应有者不可或缺,但更注重于研究领域的开拓与填补,是商代史系统研究工作的新方阵和新结晶。二是既有传承又突破传统断代史著“帝王将相、本纪列传”或政治、经济、文化三板块的撰述模式,史理与史徵相系,常项与专题结合,多层面全方位勾勒复杂纷纭、生动具体的历史事象,考察其社会内在特征和时代演进规律。三是集大成性、多学科性和后续性,在最前沿领地完成撰述工作,推进21世纪商代史的更深入探索。《商代史》的问世,彻底改变了商断代史著的滞后状态。

  (四)《中华史纲》的学术价值 

  专家指出,《中华史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蔡美彪先生撰写,追踪了前代史家足迹,反映作者创新大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蔡美彪先生,对于中国古今历史造诣极深,学养丰厚,在当下中国的历史学界,是少见的通贯古今的史学大家。蔡美彪先生在八十有余的高龄耄耋之年,一丝不苟,奋发有为,独力完成《中华史纲》,既是他一生学问的集中体现,又是老一辈学者认真治学态度的最好写照。

  《中华史纲》的鲜明特点表现在:一、通史家风,体例严整。《中华史纲》以30万字的篇幅,写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于历史的纷繁复杂中,予以条分缕析的叙述和分析。二、主题突出,主线清晰。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全书摈弃细枝末叶,突出主题,详略得当,尤其对于历代治乱兴衰的形成,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着意交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注重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国家,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名称。这个多民族统一国家是如何形成的?中华民族是如何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成长的?本书有清楚地交代。四、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植根于中国的悠久历史,本书对中国历史详略得当的叙述,使读者油然崇生对中国历史、中华文明、创造中国历史辉煌的先人的景仰,从而向读者传递了浓重的爱国主义情怀。

  《中华史纲》提纲挈领,要言不烦,既有宏观整体把握,又有微观个案叙述;文笔大气,文字明快,文风质朴,文气平实,使读者捧读之际具有强烈的愉悦感,适合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社会层次的各界读者阅读之需,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优秀的历史读本,读后令人受益匪浅。简而言之,《中华史纲》是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文风的、在中国通史领域不可多得的简明历史读本。

  (五)《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的学术价值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组织编写而成。该读本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叙说上自中国境内远古人类与文明起源,下迄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灭亡的中国历史。全书40万字,附有彩图、黑白插图60余幅。本读本既不是学术专著式的中国通史,又不是讲历史故事的通俗史话,而是近年来由高水准研究机构编写的一部面向社会大众的中国历史基本知识读物,力图改变大部头的中国通史一般读者难以卒读的现象。《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立场观点正确,体现了正确的历史观。全书无论是绪论还是各章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来考察中国历史,即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等基本原理来考察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及其阶段性变迁,同时又紧密结合了中国历史的特点。

  二、脉络清晰,结构合理,点面结合,突出重点。该读本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为主线,以简练的笔墨,多层的结构,简明扼要地从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科技、民族关系与中外关系等层面,展示了中国历史各时期的发展演变,勾画出中国历史的发展大势,再现了中华文明丰富多彩的风貌。特别是高度重视普及性,尽量减少古籍原文的引用,对比较生疏的史实、名物制度、词语概念等正文中叙述不详或不易理解者,用350多条注释加以简要注解、注音。因此,全书具有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特点。同时,又请各领域的顶级专家审稿,反复核对资料,确保了基本知识的准确性。

  三、注重新材料,吸收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先秦部分在文明起源中采用了“邦国”学说解释中华文明起源,吸纳了中国国家起源早于夏代的学说;并采用了复合制国家和单一制国家理论解释先秦国家向秦汉国家的转变。秦汉部分吸收了新出简帛资料的内容,如关于汉初土地分配与继承问题,汉代户籍的文本问题,吸纳了张家山汉简的材料。唐宋部分吸收了在宁波天一阁新发现的《天圣令》的内容,从而使读者对唐律的形式有了最新的认识。这在以往通史中没有的。元代部分吸收了郭守敬“四海测量”其最南点在黄岩岛的最新成果。明代部分关于白银流入及其历史作用的叙述,吸收了学界新成果。

  四、彰往察来,注重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读本注重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对革新与励精图治所带来的社会繁荣,对腐败与吏治松弛所造成的王朝衰落与灭亡,对历代边疆与民族问题处理的利弊,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的必然性,都有清晰的总结分析。

  
责任编辑:王宁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 京ICP备110138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