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邮件系统 丨
English

“第二届治国理政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北海召开

准确把握文化自信的内涵与方向


2017年10月13日 08:56    来 源:《社科院专刊》2017年10月13日总第411期     作者:本报记者 武勇

  9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治国理政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北海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以“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国内6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10余名学者与会,探讨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金民卿认为,文化自信中的“文化”至少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的提出不仅是对中国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充分相信。但是,在理解文化自信这一概念时,要特别注意文化自信并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自信,更非是要全面复兴传统文化,我们所坚信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信是有制度内涵、有方向的。这是我们在研究学习时首先要厘清的问题。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肖贵清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悠久文明的历史上创造的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总结、弘扬和传承,并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利用、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创造出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我们确立文化自信的基础。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要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的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要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赵智奎认为,文化自信不是自我陶醉,更不是夜郎自大、盲目乐观。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我们要虚心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为我所用。我们讲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事实上就是讲中国文化。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我们既要弘扬自己的优越性和长处,又要虚怀若谷,向其他国家和民族学习,以此更加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认为,从精髓要义看,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尊重及肯定。它表明了特定文化价值的选择。作为一种文化态度,它对历史文化和外来文化都呈现出对文化认同和文化批判的自信,对文化包容和文化借鉴的自信。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是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代表的时代精神,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指向。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金民卿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是支撑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其中至少有三方面的内容是可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首先是以大一统观念为核心的天下观,这一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也在当代中国发展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维护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支柱。其次是以大同社会为核心的理想观。中国共产党把大同社会理想和共产主义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中国人的共产主义理想。再次,以三纲八目为核心的修养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样的修养既有目标又有现实。

  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唐洲雁认为,坚定文化自信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坚定文化自信要提升我们的文化竞争力,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只有这样才能有勇气和气魄参与世界交流和对话,在这种对话和交流中发扬和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创造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体系,批判吸收世界一切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增强中华优秀文化的生机和活力。

  着力建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研讨会上,如何从实践层面落实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自信也是与会学者讨论的焦点之一。

  金民卿认为,坚定文化自信,第一,要坚定当代中国文化指导思想的自信。指导思想是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毫不动摇,同时对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要敢于亮剑和斗争。第二,要坚定文化标准的自信。文化标准、话语权掌握在谁的手里,谁就具有导向作用。我们要坚守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学术标准,而不是一切向西方看齐。第三,要坚定文化研究方法论的自信。中国的历史和当代的实践,已经发展出一套适合中国人思维和国情的研究方法,我们能不能在当今时代很好地应用是体现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第四,坚持文化成果的自信。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标识性概念和具有深度解释力的思想观点,形成了一套基于中国经验发展出来的思想理论体系。我们敢不敢理直气壮用其去认识和解释世界,这是衡量我们有没有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准。

  郝立新则认为,从实现路径看,坚持文化自信,应以着力建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为抓手,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三个取向,内塑民族精神,外树国家形象,把文化自信融入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行业文化、产业文化、大众文化之中,让文化自信成为我们民族、国家和个人的精神状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我们的“精神名片”。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室、广西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广西社科联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广西先进文化发展促进会协办。

  
责任编辑:梁瑞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 京ICP备110138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