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邮件系统 丨
English

全面深化改革 扩大对外开放


2018年08月29日 08:19    来 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8月29日总第1525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广禄

  8月24日,由求是杂志社和江苏省委主办的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在苏州举行。学术理论界18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共同围绕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高质量发展等话题进行研讨交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时代背景为总结研讨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赋予重大意义。

  求是杂志社社长夏伟东认为,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40年改革开放带来的快速发展,没有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中国今天就达不到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跨越高质量发展重大关口的历史进程,也必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和推进改革开放的壮阔进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道路做出了经济学意义上全面而系统的创造性概括。理论工作者要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党和国家领导经济工作的思想理念和战略在深度调整,宏观调控体系也发生深刻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提出,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之后,宏观调控理论和实践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理念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政策主线由需求管理转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机制由政策性操作转向政策与改革联动,政府作用由“拾遗补缺”转向“更好发挥”。新发展理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宏观调控的五大要素。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宏观调控体系必须全面调整理念、思想和战略,保持定力,坦然应对复杂时局,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高质量发展对开放提出了新要求,应当调整开放战略,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谈到,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形成沿海、内陆、沿边协同开放新格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并重,双向开放,使开放对象更全面;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贸易与投资协调,“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实体经济开放与金融开放共同推进,同时统筹推进经济开放与国家治理,使开放领域更全面。以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重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做好对外投资工作,培育一批中资跨国公司。通过细致扎实的工作,将目标战略落到实处。

  在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沈坤荣看来,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必须守住底线、寻求共赢,赢取改革开放的时间窗口。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争取更多开放红利,以进一步开放拓展发展新空间。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美丽乡村发展与建设;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点推进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与发展。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吴志成认为,改革与开放相生相伴,成为驱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巨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中国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必由之路。而改革开放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中国自身的努力,也取决于如何应对国际挑战。当今世界秩序发生深刻转型,全球治理出现新的变化,世界发展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更加凸显,需做好充分准备,保持战略定力和智慧予以冷静应对。

  
责任编辑:王宁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 京ICP备110138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