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邮件系统 丨
English

中国社科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在京召开理论座谈会


2018年02月07日 08:42    来 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2月7日第1390期     作者:常晨

  本报讯  2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在京召开理论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5’重要讲话精神、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任王伟光作主旨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第一副主任王京清主持会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徐光春,中央统战部原常务副部长、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汝信,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科扬,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沙健孙,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方立,中信集团原董事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孔丹,中纪委原副部级巡视专员王怀臣等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

  王伟光在主旨发言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1·5”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举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5’重要讲话精神、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理论座谈会,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体现和实际举措。《共产党宣言》作为第一份共产主义的全面而系统的文件,具有广泛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阐述的一般原理,经过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是完全正确的,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大的现实意义。170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全世界工人阶级的“圣经”,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影响了人类发展方向,改变了世界进程。我们党把《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的独特革命道路,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习近平总书记“1·5”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宣言。牢牢把握三个“一以贯之”,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今天,纪念《共产党宣言》的最好方式,就是全面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实现民族解放,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离不开《共产党宣言》的指引。在当今时代,我们更要把《共产党宣言》作为精神武器和行动指南,完整、准确地理解它的深刻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认识它的重要现实意义,更好地运用它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三个“一以贯之”,进一步指明了我们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党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

  与会专家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是党员干部的必备素质,是保持政治定力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读马列、学毛著,要精,要原原本本地学、仔仔细细地读,下一番真功夫”。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共产党宣言》作为经典的代表篇目,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融为一体,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

  与会专家表示,这次座谈会选择的时机及时,170年前的2月,《共产党宣言》问世,震撼了整个世界;座谈会选择的主题好,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1·5”重要讲话精神,重温《共产党宣言》,是学习经典著作和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很好结合;座谈会的发言质量高,与会专家学者从哲学、政治、经济、历史、党建等多方面进行深入解读和探讨,取得了许多新收获和新成果。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的历史时期,重温《共产党宣言》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70年前,《共产党宣言》横空出世,宣告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的到来。17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和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1·5”重要讲话可以说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宣言。全党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1·5”重要讲话,掌握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对于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代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增强党性,发扬革命精神,担负起新时代历史使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常晨)

  
责任编辑:梁瑞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 京ICP备110138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