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当前位置:首页要闻
转变发展理念 重塑韧性城市
2020-06-19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0年6月19日总第521期 作者:记者高莹
分享到:

  本报讯 (记者高莹)6月15日,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0夏季论坛在线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多个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论坛主题“重塑韧性城市:疫情应对与发展反思”进行研讨。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汪光焘指出,未来城市规划要将健康理念纳入城市的各个方面,建设智慧型城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移动通信服务、城市交通复合网络、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社会交往和文化都发生了极大转变。这启示我们,城市现代化必然要以信息化为基础,将信息化作为支撑新型智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动能。在城市治理方面,要由过去政府主导的城市管理转向“政府—社会法人—公众”协同治理,实现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城市发展方面,要由过去注重城市拓展性发展转向依靠科技支撑,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方面,要由过去注重城市经济发展转向增强社区建设,更加突出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汪光焘特别提到,要重视韧性城市建设,具体是指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预测并尽可能避免灾害带来的影响,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应有内涵。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谈到,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冲击,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城市发展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城市的发展壮大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二者要协调推进,不能本末倒置,把城市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手段。城市发展也不能仅仅依靠经济,而应聚焦于城市的空间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三个发展的均衡。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李扬表示,此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国在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短板。对此,我们需要反思并重新梳理城市发展理念。城市发展应坚持以人为中心、以科学为依据,同时必须摒弃城乡分割的错误发展思路,在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上统筹发展。在后疫情时期,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大有可为。其中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其特别的融资方式,因此金融体制、财政体制都要作出相应的改变。

  深圳市原副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唐杰介绍了深圳公共卫生体系实践。他表示,公共卫生决胜在基层。深圳建立了深植于基层的公共健康体系,704个社区健康卫生中心与三甲医院构成共同体,形成了全市一盘棋的医疗信息化平台,在此次疫情中预警及时、响应到位,为阻断病毒传播、维护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志云认为,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城市化导致人群来源复杂,环境变化大,城市环境中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发生巨大变化,加之城市人口密度高、人口流动量大,故而城市化加剧了新发传染病的发生风险。在相关科学研究中,要重视病原微生物及宿主分布的调查、生态环境变化与病原微生物传播及新发传染病发生的关系、基于生态环境变化的新发传染病风险评估模型、大气环境污染对病原微生物传播及新发传染病暴发的影响等问题。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表示,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来看,当前城市建设的短板主要存在于健康、安全和基层民生的保障方面。未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要以人民为中心,更加关注韧性城市理念,做到“接地气”“接人气”“接智气”“接新气”,努力建设安全、健康、宜居的城市人居环境。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秘书长(联合)毛其智,凤凰财经研究院院长刘杉分别主持会议的第一、二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秘书长(执行)倪鹏飞作会议总结。会议由中国城市百人论坛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承办,凤凰财经研究院协办。

责任编辑:张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