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邮件系统 丨
English

世历所邓超:民族英雄是国家精神造就者


2018年08月17日 09:23    来 源:《社科院专刊》2018年8月17日总第449期     作者:邓超(世界历史研究所)

  为传承弘扬英雄烈士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跨学科研究室党支部近日赴江苏镇江、扬州和淮安三地开展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主题党日活动。此次活动将党日学习与赴扬州大学的学术调研结合起来,既弘扬了爱国正气,又拓展了学术视野。全体同志通过学习英雄事迹、铭记英雄言论,激发了崇尚英雄、追随英雄的志向,树立了捍卫英雄和关爱英雄的情怀。

  镇江扼守长江,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大家登临北固山,凭吊抗金志士,壮怀激烈,思绪万千。爱国词人辛弃疾曾在此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两首名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凭栏远眺长江,心中浮现这句辛词,大家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信步北固山,历史上的军政领袖、文人墨客遗迹随处可见。从先秦到东汉,从六朝到明末,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令人感喟的故事,我们宛如踏上了绵延千年的历史幽径。然而在所有的往事中,唯有忠贞爱国的豪迈诗篇最令人动容。

  镇江也曾是抗英战场。移步焦山古炮台,森森老树直指苍穹,残破的炮堡无声地诉说着长歌当哭的旧事。历史的记忆闪回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末期,吴淞失陷,英舰溯长江进犯。面对世界头号强敌,镇江军民奋起抗击,隆隆炮火横掠江面。军民殊死卫国,战至最后一人,不屈的精神气贯长虹。镇江保卫战中,镇江军民抵抗之惨烈震动世界。恩格斯15年后著文评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言外之意,镇江的抵抗在当时并不普遍。后人论及失败原因,多言英军兵多,清军寡不敌众。然而,试想一群强盗远道而来,在我国土内横冲直撞,理应我众敌寡才对。无视实力悬殊的事实,一味自欺欺人,镇江终告失陷,随后的城下之盟开近代丧权辱国之先河。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镇江一役是最后一战,镇江军民的抗英精神此后为何未能成为清朝的国家精神?清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怀揣复兴之梦的当代人念及于此,禁不住洒下热泪。镇江抗英精神,因其罕见,尤显珍贵。

  “京口瓜洲一水间”,扬州与镇江隔水相望。历史上多次分合之际,扬州都曾遭遇严重的兵祸。城中古城河边,梅花岭畔,抗清英雄史可法纪念馆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同志们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沿着鹅卵石铺就的步道肃穆前行。“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史公塑像身着汉家衣冠,巍然端坐在飨堂正中。数百年来,人们追慕的不是他的军功政绩,而是他在城破之日誓死不降的民族气节。回顾史公事迹,最可激发和平年代的民族自尊与爱国热情。

  自扬州向北,沿着京杭大运河驱车四五个小时,就来到人杰地灵的淮安。今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为了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我们瞻仰了位于驸马巷内的周恩来同志故居。大家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仔细追寻伟人成长的点点滴滴。青砖灰瓦,古井绿苔,简朴的陈设培育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精神丰碑。大鸾腾飞的地方,也孕育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英雄志气。参观者目光所及,都会感受到这股爱国正气的召唤,不断激发出前行的力量。

  一路走来,步步感怀。民族英雄往往出现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的精神却必须在和平年代大力弘扬。今天我们面对一个全新的时代,需要铸就新的国家精神。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英雄,都有使这个民族保持强大的基因。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对民族英雄的缅怀,都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引领我们走向让国家民族更引以为傲的未来。

  
责任编辑:刘远舰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 京ICP备110138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