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邮件系统 丨
English

服务局杨海涛:推动改革 构建机关餐饮服务社会化新模式


2018年01月05日 08:13    来 源:《社科院专刊》2018年1月5日总第423期     作者:杨海涛(服务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提高社会有效供给来促进经济增长。加快构建机关餐饮服务社会化新模式,就是要满足多样性服务需求,从供给侧、需求侧双管齐下,服务规范、标准、安全、多样,构建现代化机关餐饮服务体系,促进机关餐饮服务向全方位、多层次方向发展。

  机关餐饮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职工服务需求、市场意识、服务意识不断增强,但机关餐饮服务供给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功能多样性、延展性需求。其中,服务标准体系、核算体系、监管体系亟待健全。要以机关餐饮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出发点,加快构建机关餐饮服务社会化新模式,以服务成本核算化为前提,推进服务标准化,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现行机关餐饮服务工作人员结构、服务项目、服务水平、管理团队组成都存在太多行政化色彩,服务技术人员、专业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手段、方式、方法相对简单,在服务过程中不注重服务细节和工作流程管理,服务成本核算、规范化管理、服务绩效考核等在实际管理中的运用更是寥寥无几。而被服务对象由于自身素质及环境因素,服务需求从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电子化服务即O2O便利服务更是机关年轻工作者的需求,但由于供需不匹配,产生服务供需矛盾。

  由于现行机关餐饮服务体制问题,极大制约了机关服务业的发展,造成服务保障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机关总体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不明显,法治观念、管理水平、专业素质不佳。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待建立一套完整的机关餐饮管理体系及监管体系来依法进行规范,进而使机关餐饮管理在服务成本支出过程中做到有章、有法可依。

  目前机关餐饮服务发展驱动不足,不是需求不足,恰恰是供给不足。究其缘由,在机关餐饮服务过程中,一方面,服务对象抱怨声不断;另一方面,缺乏机关餐饮服务管理人才,简单化地采取对外承包方式来解决机关餐饮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不利于机关服务团队建设,会弱化机关餐饮服务功能,造成服务方式、方法缺乏创新。强化创新服务社会化新模式就是要创新服务功能和服务多样性,着力打造全方位的服务及服务专业化团队,突破传统机关餐饮服务理念,打造多功能、多样性的服务团队。

  推进机关餐饮服务社会化新模式,首先要明晰服务社会化要义,坚决否定简单化地将服务社会化理解为对外承包经营服务。其次,要充分肯定服务社会化,就是要充分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中央国家机关餐饮服务机构和职能转变,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改变,在改革、创新和服务中不断完善餐饮服务体系建设,搭建企业化管理模式和市场化运行方式,加快构建机关餐饮服务社会化新模式。

  推进机关餐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如何保持机关餐饮服务福利性和微盈利性特性,保障服务水平和质量不下降,增加职工“获得感”,促进自身的生存、发展、创新和进步,亟待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

  第一,要运用企业管理模式,做到服务收支、上解两条线。

  要解放思想,拆除观念上的藩篱。推进机关餐饮服务成本核算,有利于促进改革,有利于提升机关餐饮服务管理水平,做到服务收支、上解两条线,明确责任、义务和上解工作任务,用创新增强服务功能,拉动服务收入,用服务上解工作任务考核和奖励激发职工干事的热情,进而减少国家在机关餐饮服务经费上的投入。另外,做好成本核算,讲清楚纳税人的钱是如何花的,接受群众监督,这是机关餐饮服务单位职责所在。

  第二,整合网络资源,坚持服务需求至上原则。

  在互联网技术无处不在的今天,产品与服务的内容是极其重要的,各部委都有自己的数字化网站(外网),但内网后勤服务保障网络化服务平台建设还存在短板。首先,要利用内部网络资源,搭建电子服务平台。可以根据机关工作性质、人员年龄、文化素质、生活习惯、服务需求以及网络服务的特点,积极构建电子服务平台,以促进机关餐饮服务更加便利、快捷和全方位服务。其次,拓展服务区域,坚持为人民服务。服务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要坚持需求至上原则,把服务工作想细、做细,以网络平台为入口,以服务多样性为突破口,使机关餐饮服务不断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了解和掌握群众真实需求,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利用机关资源积极向职工生活区拓展,以扎实、细致、深入的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拓宽服务层面。

  第三,创新理念,以企业化、标准化参与社会服务竞争。

  机关餐饮服务要充分利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核心驱动力,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创新理念,坚守机关餐饮服务这块阵地。以积极的心态促进机关餐饮服务进行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以改革促发展,谋求机关餐饮服务新的发展途径,利用社会化加快机关餐饮服务的产业布局及服务升级,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功能多样性,以自身优势和品牌效应,采用企业化运营模式,引入专业化人才,打造专业服务团队,夯实社会化基础,积极参与社会餐饮服务竞争,展现“自管”餐饮存在的价值,以创收来减少财政经费的投入。

  第四,优化餐饮成本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机关餐饮管理关键是成本控制,包含人工、原料、低值易耗品成本,其中人工成本要按岗设职、按能设薪,合理制定“三定方案”;低值易耗品要严格领用手续和落实检查、核算、节约措施;要合理降低餐饮原料采购成本。与社会原料采购平台接轨,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多元、价格透明、价格多变、品种丰富、配送便捷等优势加大对采购监控力度,从源头控制交易成本,让原料质量和价格最大程度契合餐厅需求,提升服务竞争力,打通需求和供给两侧;优化餐饮成本必须坚持安全性是机关餐饮服务工作的第一要务,要转变采购观念、采购方式,加强与大型专业餐饮供应商合作,强化食品原料的安全性和可溯性,始终坚持食品安全第一原则。

  第五,明确服务定位,提升职工“获得感”。

  以健康美食优质服务提升职工“获得感”,是机关餐饮服务最根本的任务和服务工作导向。从供与需的关系来说,职工的“获得感”属于需求端,这就意味着机关餐饮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聚焦机关现实服务问题,创新餐饮管理和服务模式。推进服务社会化就是以满足职工需求为落脚点,用创新、功能多样性推动机关餐饮服务发展新常态,是机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更是机关“自管”餐饮服务体系发展及生存的保障,所以机关餐饮服务必须强化自身定位即福利性和微盈利特性。

  构建机关餐饮服务社会化新模式的意义

  机关餐饮服务对本单位的工作起着支持和保证作用,其紧紧围绕机关运转和职工生活开展餐饮服务,服务质量的高低关系机关工作的质量、效率、形象,甚至影响职工工作的情绪以及机关工作正常运行。机关餐饮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因事而改、因势而新,引入社会化管理理念和市场运作方式,对机关现有的后勤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优化现有的机关后勤服务体系,推动机关构建服务社会化新模式是当前机关后勤服务工作的方向和目标,是机关后勤服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要客观承认机关餐饮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服务队伍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龄化、管理方式单一、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相对较低、餐饮信息化服务与机关电子化办公不对接等问题。

  加快构建服务社会化新模式的意义在于增强供给侧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机关餐饮服务社会化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不断让新需求催生新供给,促使机关餐饮服务呈现多样性和功能多样化,不断丰富职工生活。构建服务社会化新模式,着眼点在强化机关餐饮管理手段适应服务需求,发力点在构建多功能服务结构,落脚点在补齐机关餐饮服务的短板,加强餐饮保障能力。

  
责任编辑:张月英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 京ICP备110138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