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新时代脱贫攻坚成果的里程碑意义
2022-11-04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2年11月4日总第622期 作者:王蕾(当代中国研究所)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是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是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相关理论与实践在新时代十年的非凡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制度体系确保减贫科学性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摆脱贫困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共产党执掌政权、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这个梦想才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实施了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着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制度建设是贯穿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命题和实践主题。当代中国的减贫史,就是一部相关制度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历史。“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一系列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深刻展示了各项制度在贫困治理中的作用。党和政府在政策、资源、人力、项目、质量、动力、保障等多个方面不断创新,形成了因地制宜、各有特色的扶贫制度,包括定点扶贫、产业扶贫、驻村帮扶、行业扶贫、易地扶贫、金融帮扶、社会帮扶、东西协作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围绕脱贫攻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策调整和创新,顶层设计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精准化,制度体系逐步形成并加快完善,确保了减贫脱贫事业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渐进式脱贫道路符合国情

  中国减贫脱贫事业经历了从保障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主要采取财政补贴的救济方式,即政府把粮食、衣物或现金等分配给贫困户。1986年,开发式扶贫被确立为扶贫政策的核心,支持、鼓励贫困地区农户改善生产条件,开发资源,发展生产,增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

  在区域上,我国逐步打破地域限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减贫方式。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央打破行政区划,划定了18个贫困地区,1986年第一次确定了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1994年,制定并发布《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6年,制定《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2001年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根据贫困人口主要集中于中西部、遍布全国各地农村的特点,重新确定了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些重大战略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实施,是一个逐步深化和细化的历史过程,对贫困治理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对减贫脱贫目标和计划进行了适时调整。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作出到2020年全国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提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总体要求,实行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行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六个精准”有效覆盖了扶贫对象识别、帮扶和管理等各个环节,贯通了贫困治理的全流程,为精准扶贫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在这一基本要求指引下,国家贫困治理能力大为提高,农村脱贫成效十分显著。

  回顾70余年的减贫历史,我国的减贫脱贫对象由初期的区(片)逐步推进到县,再聚焦到村,进而全面推进到贫困家庭和贫困个体。事实证明,中国选择的渐进式脱贫道路符合本国国情,也符合减贫规律。据统计,2013—2020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899万人,年均减贫1237万人,贫困发生率年均下降1.3个百分点。

  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减贫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显著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遵循现代化普遍规律的同时,立足自身国情所进行的减贫探索,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认为,人类最终要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的减贫实践,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维度,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成功的鲜活例证,向世界展现了在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减贫成就。这不但是物的丰富和公平分配,也反映了文化传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理念等,极大丰富了人类反贫困理论的内涵与外延。中国实现高速发展与大规模减贫同步、经济转型与消除绝对贫困同步的经验,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创造的有益成果,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及其人民的共有财富。

  当前,中国正致力于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中国通过资金支持、产业帮扶和稳岗就业等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这些中国经验对疫情笼罩下的世界减贫事业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本文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022年度重点项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2022YZD0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