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史丹:做好工业史研究 担负起历史使命
2019-05-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5月14日第1691期 作者:史丹
分享到: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成立40年来,始终关注研究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积极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对推动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和学术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4月26日,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中国工业史专业委员会经过两年多酝酿,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今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工业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正逢其时,使命非凡。

  为工业史研究搭建平台

  历史科学是基础学科。无论哪一门学科,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史学研究,方能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进而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中国工业史的研究,将为工业经济学、工程技术学等一些应用学科的发展和完善奠定更加坚实的科学基础,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中国工业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也将进一步发挥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的功能,为中国工业史研究搭建一个平台,团结全国有志于该领域研究的学者。

  研究中国工业史,要把重点放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一历史时期。尽管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相比,70年是很短暂的时间,但这70年却是中国重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70年,是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70年,也是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为全球工业化作出巨大贡献的70年。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国曾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国家,GDP约占全球的30%,代表着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生产力和文明。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发展的新篇章,中国逐步落后于欧美国家,渐次成为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GDP一度只占全球的3%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只用7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比先行工业化国家少用了近100年的时间。

  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中国建立了完整的工业化体系——不仅行业门类齐全,还形成了与之配套的运输体系、产业布局、产品市场及规划体系。当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有50多项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带动了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回归世界舞台中央提供了动力。工业化的起源不在中国,但是中国将全球工业化发展推向高潮。中国不仅通过改革开放快速地实现了本国工业化,而且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通过工程技术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合作,正在推动落后国家开始工业化进程,其涵盖的人口占全球的一半以上。研究新中国工业史的现实意义在于,其有助于增强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进而推动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关注三大研究方向

  工业史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史等方方面面,需要多学科共同开展研究。中国工业史的研究至少要重点关注以下三大研究方向。

  一是中国工业经济思想史。在访问印度时,一位印度学者的议论曾引起笔者的深切思考。他认为,中国工业发展的道路完全是借用西方的理论,走西方的道路;而印度正在创造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一方面反映了印方学者不完全了解中国,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学者对70年工业发展总结不到位,并且需要明确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一些前辈学者曾经系统地研究过中国工业史,并出版了影响至今的《新中国工业经济史》。该研究的时段截止到1986年,目前需要学者继续开展研究。

  中国工业化进程高度集中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路线和方针,这区别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中国工业经济思想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基础,在中国工业史研究中应该占有核心地位,其首要任务就是总结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历史经验。因此,中国工业化道路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应成为中国工业经济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是中国工业科技史。科技进步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没有科学技术创新就不会有工业革命和工业化。著名英籍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近50年研究中国科技史。他认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他提出一个问题,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问”。与之相对的是曾经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中国工业科技史研究应该对这个问题都有解答。中国工业科技史要总结分析中国工业技术发展的历史规律,以及不同时期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历史条件和经验教训。

  三是中国工业部门(行业)发展史。如果说,中国工业经济思想史和中国工业科学技术史分别是史学与经济学、史学与工程技术学交叉的学科,那么中国工业发展史应是史学与工业经济学的交叉。中国工业部门(行业)发展史主要研究各行业的发展规律和历史条件。从总体上看,中国工业化水平进入中后期阶段,但行业发展不平衡。每个工业行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就成了该方向的研究内容。中国工业部门(行业)发展史还应包括中国工业区域发展史。应分析总结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业布局特点、演变规律,以及地理、运输等条件对工业布局的影响等。

  此外,中国工业史研究的内容还应包括中国工业编年史、中国工业的历史人物研究等诸多内容。其中,中国工业编年史需体现中国工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则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闪烁明珠。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关键人物瓦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关键人物爱迪生都是在工业化进程中不能不提及的人物。中国工业发展也有许多重要的人物作出历史性的贡献,包括理论思想家、科学家、企业家、发明家等。

  创新理论与方法

  中国工业史的研究要注意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历史研究之树常青,研究方法要与时俱进。当今世界工业化的前沿领域已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其对知识创造和理论研究的方式、方法也正在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目前,史学研究已出现大数据文本分析及量化历史等的研究方法。中国工业史的研究要善于利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抓住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革命的机遇,提升研究效率和研究质量。中国工业经济学会是一个开放型的研究平台,学会将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广大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为中国学术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