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邮件系统 丨
English

财战院刘奕:服务业集聚与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互动机理


2018年01月05日 08:01    来 源:《社科院专刊》2018年1月5日总第423期     作者:刘奕(财经战略研究院)

  近年来,地方政府将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作为推动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抓手。然而,囿于Fisher剩余法的思想传统,服务业在生产消费上的时空不可分性、来源于分工深化的特性以及面对面服务的要求,决定了其区位选择的衍生性,已有研究对服务业集聚的机理及其中地方政府的作用缺乏应有关注。“‘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区域对策研究”课题组尝试将服务业嵌入新经济地理学研究框架,用以解释服务业集聚的形成机理和演化机制。同时,课题将政府税收竞争这个长期被忽略的研究维度拉入研究视野,作为对新经济地理学的扩展和补充,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检验了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存在性及其在服务业集聚形成中的作用,探讨了服务业集聚形成对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策略的影响。

  研究首先基于ESDA(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方法,对各服务行业税收竞争的区域空间关联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近十年间我国各省的服务业税负整体水平小幅上升,且各省之间服务业的税负差异有所下降。省际之间在服务业税负上呈微弱的空间正相关。较之服务业税率来说,各省在服务业投资上的空间相关更加明显。越来越多的地方位于高税率集聚中,越来越少的政府位于低值集聚中,我国税率高值集聚的趋势近十年中在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有所强化,局部空间自相关值不显著的省市正不断减少,税率水平在空间上的极化效应有所增强。这揭示了一个典型化事实,即在服务业的税率竞争上,越来越少的地方政府选择了“向下竞争”,而越来越多的政府正选择“向上竞争”。

  基于动态面板数据对服务业集聚与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Granger检验进一步表明,既存在地方政府税率空间分布受服务业集聚的影响,也存在服务业集聚空间分布受地方政府税率的影响,且二者之间的空间互动关系具有时滞。地方政府在税率竞争上更倾向于选择为吸引服务业投资而进行的策略性竞争行为,而不是被动地选择适应性策略,即通过税收手段进行公共服务融资、改善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以吸引服务业在本地的集聚。服务业集聚水平的变动对地方政府一般预算支出的影响比较显著,这说明地方政府会对服务业投资的流入采取适应性策略,一般预算支出随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增加而增加。

  服务业集聚的地区在税收竞争上具有优势,具体表现为收取“集聚租金”的能力。行政区内服务业本地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的存在,对该服务行业在本地的实际税负将产生正向影响,且从数量上看,集聚经济的影响非常显著。许多因素将影响或决定地方政府对集聚租金征税的能力,比如,与周边地区相比拥有较强经济基础的地区,倾向于设定较高的税率;本地化经济超越边界的扩散也将降低当地政府攫取集聚租金的能力。在集聚经济存在且满足某些条件下,地方政府完全可以调整策略,提高产业在本地的实际税负而不必担心引起资本逃逸;而且,地方政府对集聚租金征税的能力,不仅取决于自身集聚经济的特点,更取决于周边其他地区集聚经济的特性。

  此外,政府采购的本土偏向也将对绝大多数服务业在本地的集聚产生显著拉动作用,拥有较大本地服务需求的地区,将拥有相对较大规模的服务产出。为最终需求服务的服务行业倾向于拥有较强的本地市场效应,信息、租赁、交通运输等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则更多依赖于将其作为要素投入的中间需求。比起私人的最终需求,政府偏向于本地的超额支出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更大;政府支出对于产业本地化的本土偏向效应会对绝大多数服务行业在本地的集聚产生拉动效果。

  新的发展时期,我国服务业发展依托的基本区域背景将有六方面重大转变:第一,有别于以往遍地开花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伴随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规划惠及地区无疑将成为未来我国服务业集聚发展与扩大开放的增长热点和战略重心;第二,有别于以往区域内部相向发展和同构化竞争的格局,基于分工的区域城市间协调和共赢将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旋律;第三,有别于以往空间依赖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土地指标控制的层层趋紧以及对城市新区建设的规模控制将成为常态,服务业发展重点依托的发达地区特别是区域中心城市将着重加快工业土地二次开发,土地重整基础上的精明增长将成为新时期城市发展的主流;第四,有别于以往以重大项目招商引资为主的投资驱动模式和片面追求高大上的城市产业发展倾向,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地方政府投资趋于谨慎,产业规划将以真实的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加强化微观主体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第五,有别于以往资源向重点区域倾斜、开发区片面侧重生产功能的产业发展倾向,重点区域发展将从单一性的生产空间向多元复合型的空间形态转变,政府职能重心也将从项目开发建设向社会管理服务转型;第六,有别于以往依托四个自贸区和一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为主的服务业“点状式”对外开放空间格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将在新的历史时期为相关城市服务业发展开辟广阔的想象空间,使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沿海与内陆边境两个维度。

  适应上述变化,结合本研究得出的实证结果可知,服务业空间格局面临相应调整,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将成为未来服务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基调。为促进服务业尽快形成布局科学、分工合理的区域空间发展格局,促进服务业集聚的有序发展,“‘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区域对策研究”课题组建议,应在都市区空间协调管制和战略性服务设施布局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以都市圈为中心的区域服务业发展格局;继续聚焦重点领域、搭建优势平台,深入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改革完善服务业用地管理制度,推动土地差别化管理与引导服务业供给结构调整相结合;研究制定挖潜盘活城镇存量土地和城乡建设用地的政策措施;规划编制和调整应充分考虑相关服务业项目的建设用地需求;创新建设全球服务业中心城市的政策体系。

  
责任编辑:张月英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 京ICP备110138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