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邮件系统 丨
English

赵江林:以“2+X”机制务实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


2017年06月23日 09:01    来 源:《社科院专刊》2017年6月23日总第396期     作者:赵江林(国家全球战略智库)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孟中印缅经济走廊(BCIM)建设有着独特的地区意义乃至全球意义。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拥有世界上40%的人口、14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也是世界上解决贫困问题最为繁重的走廊地带。如果走廊建设取得成功,至少从经济角度看,将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之一。

  推进走廊建设关键在于机制

  鉴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所具有的内在发展潜力和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推进走廊建设成为当今的关键节点之一。可以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机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走廊建设的成功与否、快慢与否和成效大小。事实上,孟中印缅地区合作的确在过去的近20年时间里取得了多层次、多领域的进展,不仅在运输、贸易和旅游等传统领域有所推进,同时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也有所突破。孟中印缅四国间的贸易规模从2000年的92.2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803.2亿美元,累计相互投资也从最初的几乎零起点上升到目前百亿美元左右。另外,昆交会和中国—南亚商务论坛等为四国贸易与投资提供了交流平台。四国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增多。1999年,中国与其他三国双边来往不足15万人次;2015年,达到100万人次以上,孟印缅成为中国消费者热衷的旅游目的地。以城际航空、陆路交通连接以及陆路与港口、港口与港口之间连接为内容的四国互联互通,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制度建设一直是合作中的弱项,如今也已处于相关政策的整合进程中。为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核心地区建设,四国已在不同程度上加强战略指导,如推进互联互通规划、提高对核心区域的关注度等。

  不过,上述多边合作进展与四国民众对富裕生活的向往和对日常安全的渴望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由于走廊地区长期存在的“政治互信赤字”,该地区在多边领域里的合作一直处于进展缓慢的状态,还远没有达到其他发展“热点”地区如东盟的合作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四国尤其是印度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仍持较为谨慎保守的态度,往往为了某一个看似重要的因素而忽略了远离经济中心的“边缘”地区民众对改善生活的愿望。因此,政治互信不再是虚幻的用语,已经映衬到现实世界中。

  “2+X”机制利用双边合作推进多边合作

  解决上述发展困境的核心出路,是尽快建立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高效运转机制。近年来,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走廊地区再次进入发展新阶段。双边合作的快速发展正在给走廊建设增添新的活力。因此,利用双边合作来推进多边合作,即“2+X”机制,可能是今天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现实路径。“2+X”机制的核心是将双边合作取得的实质性成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尽快向第三方或第四方等合作方向推进,以有助于走廊建设的早期启动和尽快启动。

  目前,经济走廊建设存在部分双边合作基础,例如,中孟、中缅、印缅等已经建立起双边合作框架体系,不仅为未来双边合作的深化奠定了基础,也为多边合作创造了条件。

  未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可考虑的优先领域有:一是整合交通运输网络。一直以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核心地区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如果通过交通运输的互联互通建设,将有助于将这些经济落后且极不发达的“边缘”地区融入整个地区经济发展进程中,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二是做好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做好市场准入制度建设是推进四国走向深度一体化的基础。可初步考虑以早期收获方式建设市场准入制度。目前可先从关税减让做起,可对经过走廊的产品贸易给予最大程度的减免,同时给予投资以最优惠的安排,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推动农产品、纺织品、矿产、医药等行业的发展,甚至可以推动信息技术、化工等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行业发展。当然,上述贸易投资优惠不限于四国,包括尼泊尔、不丹等国家的资本、货物也可享有该种优惠措施。

  三是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不是以交通建设为主线,而是以发展为主线,这就离不开制造业发展,特别是中印是人口大国,缅甸和孟加拉则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可以为这一地区提供充足的市场,将有效带动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因此,建设以劳动密集型工业园区为主的产业园区,是这一地区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配合以必要的经贸措施,推动经济走廊不仅仅作为交通运输的“走廊”、通道,还是经济发展繁荣和增长的活力地带。

  另外,能源合作、旅游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领域。两个领域有利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发挥自然和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历史文化优势、人文景观优势,既能解决当地普通民众的就业问题,也有助于加强文化交流和民心沟通,同时对于一些传统和非传统问题也能提供解决方案。

  总之,通过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有效机制建设,将有助于走廊的内陆地区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贸易、交通和旅游互联互通的桥梁,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次中心之一,更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经济与政治合作的典范。

  
责任编辑:常畅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 京ICP备110138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