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邮件系统 丨
English

李景源:探讨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潜心之作


2018年05月08日 10:01    来 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5月8日第1445期     作者:李景源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指出要“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这极大增强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与理论建设的理论自觉。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由马克思所开创的人类政治哲学史上的重大政治哲学理论体系,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思想指南。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思想作为关注重点加以深入探讨,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学科建设与理论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使之日益完善的基本研究保证。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阳英研究员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西方政治哲学发展史,其研究成果《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探析》入选2017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该书全面系统地探讨了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推进历史、形态变迁与理论价值,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长期缺乏系统性研究的理论空白,这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整体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建设是有所裨益的。《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探析》着力突破唯物史观的研究框架限制,从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自身的发展、延续与价值等多方面,以总体性思维来探讨其内在本质,是目前国内较为成熟之作,也是作者多年的潜心之作。

  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自19世纪中叶创立至今,已经长达一个多世纪,其间的思想发展总体上是无间断的,这是人类政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因此,针对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该书采用历史主义方法进行长时段的历史分析与研究。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思想出发,又不拘泥于马克思,而是以马克思及其后继者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厘清思想发展脉络与走向,用历史与思想的发展来讲明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历史价值与理论价值。

  马克思先后就读于波恩大学与柏林大学法律系,因此,紧紧围绕法来展开政治思考,是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不容忽视的特点,而这也成为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发展的逻辑起点。正是从法入手,马克思逐步揭开市民社会、经济基础及阶级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认识到资本对于现代政治的重大意义。从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看,建立新的资本主义政治认识体系是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落脚点,也是政治哲学思想中最具创新性的内容。从一般意义上看,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可被视为唯物史观的重要体现,从中既可以看到马克思对于唯物史观所提倡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则的始终坚持,也可以看到他对于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动力这一重要看法的大力强调。但是,通过历史主义分析方法,则可以进一步看到,强调资本对于现代政治的重大意义,是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最终落脚点。

  通过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并撰写《资本论》,马克思完成了关于资本主义新的政治认识体系的理论建构,成为资本主义的坚定反对者和共产主义的大力倡导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建构完成的新的资本主义政治认识体系的代名词。可以说,深入揭示资本与资本主义的政治本质,是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另一层面上的本质特征,也是重要的思想落脚点。

  从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看,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可以划归到历史的与进化的政治哲学范畴之中,马克思在政治哲学方法论上的重要贡献,就在于用历史的方法将社会与政治紧密联结在一起。通过创立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将唯心主义彻底从唯物主义领域赶了出去。对于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性在于,它具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意义,能够帮助人们重新厘清历史、政治、社会、经济等不同层次的关系,最终使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能够用社会与政治取代在其诞生之前曾经一统天下的政治与宗教。

  该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着重分析了马克思政治思想自身的推进历史以及马克思关于政治本质的特殊理解。整体上看,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发展经历了大跨度的思想演进过程,存在四次重大的思想转折——从法到市民社会;从市民社会到经济基础;从经济基础到阶级斗争;从阶级斗争到资本问题。这些转折既是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实现完整理论建构的重要环节,也是顺利完成对西方政治哲学开拓性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关于政治哲学的思考逐渐走向深入的过程中,马克思对于政治本质的追问也在不断走向深入。总体上看,马克思关于政治本质的认识是四个层面的统一,即政治与国家、政治与上层建筑、政治与阶级、政治与经济。

  在中篇中,该书深入分析了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形态变迁历史。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很早就不再专属马克思。在马克思生前及身后,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均得到人们的不同理解与阐发,其中不仅包括恩格斯、伯恩斯坦、考茨基等人,还包括列宁、斯大林,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甚至包括当代所谓的后马克思主义。学界针对这些不同的理解与阐发,一方面可以将它们视为见仁见智,另一方面也可将其视为对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加以发展基础上所发生的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形态变迁。因此,该书通过明确阐明对于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不同理解与阐发,应被视为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形态变迁历史,深入探讨了对于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不同理解与阐发所具有的不同意义,并且将这些理解与阐发区分为两大历史发展阶段:早期阶段和多元化发展阶段。

  从学理上看,任何理论的发展都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体系内发展;一类是走到体系之外对体系进行延伸性发展。该书认为,如果说在发展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过程中存在形态变迁的话,那么又可以进一步区分出两大类别:一类是在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内所发生的形态变迁,另一类是在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外所发生的延伸性形态变迁。前者是狭义的形态变迁,后者是广义的形态变迁。严格说来,早期阶段的恩格斯、伯恩斯坦、考茨基、列宁、斯大林等对于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发展,属于体系内发展,因为他们的思想主题始终是追求更准确地理解与把握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本质。而针对自卢卡奇开始的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形态的不断问世,则属于体系外的延伸性形态变迁,可被视为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多元化发展阶段的重要成果。

  在下篇中,该书探讨了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理论价值。首先对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推进历史加以逻辑分析和理论价值说明,深入探讨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理论突破,指出马克思提出的关于政治本质的四种理解模式不仅具有开放性特质,也摆脱了以往单一理解模式的局限性。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一个极为重要的贡献就在于,它实现了政治哲学、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社会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完整统一。其次,该书深入探讨了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巨大的理论魅力,深刻影响了20世纪西方许多政治思潮的开启与发展,进而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发展基础,同时它的世界性眼光也帮助西方政治哲学走出狭小的地域性,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中国,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已在不断实践磨砺中发展成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体系。当代中国正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砥砺前行,引领当今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潮流。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贡献给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宝贵财富。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史哲学部副主任)

  
责任编辑:王宁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 京ICP备110138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