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话语体系——“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上海论坛——法学·2023”在上海举行
2023-07-28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3年7月28日总第653期 作者:记者 王春燕
分享到:

  本报讯 (记者 王春燕)7月14日,“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上海论坛——法学·2023”在上海举行,论坛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法学话语体系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赵奇以视频方式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法学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培林,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吕忠梅,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江必新等出席会议。

  赵奇指出,法学是治国理政之学,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话语体系,是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重点工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话语体系,一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二要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资源,三要善于总结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经验,四要注重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法治文明成果。

  李培林在致辞中表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次论坛将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深化法学学科对中国式现代化经验和规律的学术性研究与学理性阐释,推动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取得新的进展。

  张文显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法学话语体系的理论内核,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表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中国特色法学话语体系是政治性与学术性的有机统一,必须具备鲜明的政治立场、强大的理论力量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包括法律话语体系、法治话语体系、法理话语体系三个子体系,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和西方优秀法学理论是其三大来源。

  吕忠梅认为,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建构环境法哲学体系;以环境研究成果为基础,建构环境法理论体系;以中国表达为目标,建构环境法话语体系,彰显环境法治建设的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江必新从建构法治话语体系的认识论、方法论和本体论三个方面分享了有关看法。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30多家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并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中国特色法学话语体系建设以及宪法学、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社会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和涉外法学、刑法和诉讼法学、新兴及交叉法学等领域的话语体系建设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上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克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莫纪宏分别主持开幕式和大会主旨发言。论坛由上海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共同主办。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