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以技会友传薪火 以研共进促匠心
2025-07-08 来源:社科院专刊 总第780期 作者:赵珂艺 何乐君
分享到: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2025年7月5—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举行了以“经验互鉴、视野拓展、技术革新”为主题的田野技术交流活动。活动由安阳工作站承办,夏商周研究室全体干部与部分技师代表参加。 
■与会人员合影  夏商周研究室/供图
■拓印技术现场交流  夏商周研究室/供图
  7月5日上午,参会人员首先深入洹北商城发掘现场。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王迪与技师蔡奇岑系统介绍了近年发掘成果,重点讲解了洹北商城一号宫殿发掘过程中在夯土版筑工艺细节复原与布局结构方面取得的新认识。王迪提出,发掘大型建筑基址时需注重营建过程与细节问题,坚持强化平面刮面辨识现象,充分利用各类增强平剖面辨识度的操作方法,同时要与建筑学家加强沟通,对遗迹性质提出符合建筑学的认识。现场围绕夯土版筑工艺、宫殿布局、夏商不同都邑大型夯土基址构建工艺的差别、田野操作技法和记录方式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与交流。当日下午,在技师魏庆超、曹阳的带领下,众人走进殷墟博物馆参观学习。馆内展陈的文物精品多为安阳工作队自1950年以来于殷墟考古发掘所得。透过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珍贵文物,大家沉浸式领略到殷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随后,参会人员移步王陵区发掘现场。王陵区发掘项目组成员李潇檬、牛世山与技师汤永锋介绍了新发现的动物祭祀坑与墓葬,并分享了大型墓葬发掘的解剖方式、祭祀坑清理的宝贵经验与多学科合作工作流程。
  7月6日,夏商周研究室主任常怀颖作了专题讲座“夏商周考古新发现”,结合近三年来全国十余处重大考古新发现,深入剖析了三代考古研究的新趋势。常怀颖表示,全体干部与技师需立足本遗址、放眼全国,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提升个人能力,从不同的岗位去思考如何提升发掘与研究质量,在充分了解学科发展的背景下探索引领学科发展未来的方向和方式,树立行业标杆。随后,李潇檬以“殷墟王陵区发掘三维建模与多学科合作研究”为题,聚焦殷墟王陵区发掘中的技术应用与跨领域研究,详细展示数字化技术在遗迹三维建模中的应用,阐释交叉学科对深化文明研究的关键作用,提出田野发掘中需有问题意识,为后续研究做好采样、记录等准备。
  7月6日下午,技师团队集体参访安阳工作站,深入考察室内整理工作流程,并围绕专业技术展开深度交流。在整理工作室内,技师管明丽以出土动物骨骼标本为例,结合标本图鉴,系统演示了动物骨骼鉴定方法与田野记录流程。技师何海慧、范智泓现场实物操作,演示石刻、甲骨、青铜器及陶器等不同材质器物的拓印工艺,从纸张处理、墨色把控到细节呈现,详细讲解传统拓片技艺的操作技术要点。技师何凯以田野考古测量为题,系统梳理了国家田野考古测绘规范的核心要求,针对遗迹方向测量的常见难题分享经验。绘图技师马媛媛则以残损陶片与修复完整器为例,详解线图技巧,介绍了如何提升绘画基本功和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绘图效率的实践经验。交流会上,各队技师积极分享实践中总结的独到方法并展开热烈讨论,现场思维碰撞不断。
  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站长何毓灵在活动中提出,此次交流活动紧密结合夏商周考古田野工作的共性需求,有针对性地搭建了技师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各遗址间技术互鉴与经验共享。活动还吸引了在殷墟实习的高校学生全程参与学习,为青年人才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
■洹北商城工地参观与交流  夏商周研究室/供图
  参加活动的技师们表示,考古技师是考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考古技师培训,对于提升技师群体的专业技能、丰富实践经验,从前辈的实践经验中汲取养分,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在传承与创新中进一步强化考古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此次活动将技师培训延伸至田野一线,聚焦夏商周考古工作实际需求,通过工地实地考察、专题学术研讨、田野技能经验分享等多样化形式,不仅切实提升了技师业务能力,也有效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赵珂艺  何乐君)

责任编辑:刘远舰(报纸) 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