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推动明清学术史和夏峰北学研究
2024-05-10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687期 作者:班晓悦
分享到: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记者班晓悦)4月27日,“明清之际的学术与思想暨纪念大儒孙奇逢诞辰44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河南辉县举行。
  孙奇逢是明末清初的理学大家,晚年移居、讲学于河南辉县夏峰村,世称夏峰先生。近十年来,关于孙奇逢学术思想与精神的研究呈现出新的态势和气象。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辉县市夏峰学会名誉会长陈祖武建议,进一步做好夏峰先生研究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组织力量编纂《孙夏峰先生年谱长编》,做好夏峰文献丛刊工作。谈及如何推进夏峰先生及其学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任林存阳认为,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脉、学脉、道脉的视野来认识夏峰先生、夏峰学派及其所处时代,或许更能深入地把握其大格局、大气象、大意义;同时,要注重文献发掘与整理,扩大研究视野,运用新媒体进行活化呈现,建立数据库等。
  辉县市夏峰学会会长孙敬洲认为,顾炎武的学术思想正是在长期的北方游历过程中,和孙奇逢等友人互相探讨、汲取思想营养,最终成熟起来的。深入挖掘孙奇逢和顾炎武的交游经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姚彬彬表示,夏峰先生开启清代学术“北学”之先河,后起的颜元(号习斋)亦受其深刻影响。夏峰、习斋之学,均属今人所称的“实学”脉络。“北学”的特质是重经世致用、躬行实践,气象阔大,尤其符契于“实学”精义。在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雷平看来,孙奇逢是其所在时代孕育的杰出学者,其学术地位也随时代焦点的转移而不断变化。今天,我们研究他、纪念他,应坚持“知人论世”的态度,秉承“时代意见”与“历史意见”的统一,系统整理其著作、总结其学术成就、传承其学术精神,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大视野下推进孙奇逢学术史研究。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辉县市夏峰学会联合主办。

责任编辑:王春燕(报纸)闫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