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生态文明卷)》编写座谈会举行
2024-04-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春燕
分享到: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记者王春燕)4月22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生态文明卷)》编写座谈会在京召开。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安黎哲,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开忠,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韩震出席座谈会并致辞。

  安黎哲表示,高校是人才培养和集聚的主阵地,更是国家创新话语体系的重要推动力量。北京林业大学因林而生、因林而兴、因林草而强、因生态文明建设而盛。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秘书处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智库中心共同组织《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生态文明卷)》编写工作,这是一件大事、好事,有利于站在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绿色话语创新最前沿,下先手棋、打主动仗、占制高点。

  杨开忠提出,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系统和完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创新成果,又是统筹美丽中国建设和清洁美丽世界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宝贵思想财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生态文明卷)》的编写,必将有利于更好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多渠道、多层次、有温度地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

  韩震认为,中华思想文化和知识体系有自己独特的术语,这些术语构成了中国话语体系中链接思想观念的关节点。很多中国思想文化的术语、命题、理论或学说,有着超越时空的普遍的世界意义。来自不同高校和研究单位的资深专家整理、诠释、翻译、传播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关键术语进行研究阐释、中外对照,丰富了当代中国话语体系,意义十分重大。《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生态文明卷)》在编写过程中,要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当代生态文明相关概念,注意用简洁、规范的语言清晰明了地阐述词条的主要含义及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同时,对于词条的历史演变、用途转移等方面也需给予关注,以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其内涵。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秘书处负责人章思英介绍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概况。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是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重大文化工程。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向国际社会介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关键术语,加快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秘书处特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和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智库中心组织团队,编写《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生态文明卷)》。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对术语编写工作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与会学者认为,编写《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生态文明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编写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弄清楚术语为谁而写、写什么、怎么写这三方面问题。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术语不只是为我们自己而写,也是为了向世界传播;不仅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更要回到当代、聚焦当代,挖掘今天我们对国际社会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内容;要写出思想的成长史、发展史,而不能只是一些社会共识的堆砌。

  与会学者表示,在具体编写过程中,要明确筛选依据,弄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哪些内容与生态文明相关;要平衡好古代与当代两部分内容,平衡好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的比例,尤其要注意突出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方面具有独创性的内容;必须高度重视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确保信息的准确传播,为进一步做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生态文明卷)》的对外传播打好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生态文明卷)》召集人黄承梁主持座谈会。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智库中心主任、《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生态文明卷)》召集人林震作会议总结。座谈会由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智库中心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秘书处共同主办。

责任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