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4-01-05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673期 作者:胡士颍
分享到:

  本报讯  2023年12月29日,“文化传承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易学联合会2023年年会在广州召开。与会学者就如何推动文化传承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深入交流。

  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夏泉在致辞中表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应有之义。暨南大学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打造具有侨校特色的中华文化传承传播的高端平台,承担起铸牢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使命,为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作出新贡献。
  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熙国在致辞中表示,文化能否传承发展、能否实现创新,根本和关键就在于是否提供了解决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的方案。新时代中华文化发展和研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华文化发展,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与会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意涵、港澳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村落通婚圈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多方面阐述。武汉大学教授骆郁廷认为,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根本,价值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核心,一体多元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关键。要通过文化认同深化中华民族认同、增进中华民族团结、凝聚中华民族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两个结合”和“两创”也是此次会议研讨的重要问题。多位学者就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易道主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易学文化传承资源、易学解释学、易学史研究、河图洛书文化、中国象数哲学建构等诸多问题展开研讨。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谈到,“易道”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结构中具有主干地位,对凝聚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霞阐述了中国哲学、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历史阶段、结合途径、多元视野,提出深入挖掘易学哲学内涵、探讨易学传承创新、围绕易学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对话的重要意义。
  易学文化的海外传播和研究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日益得到广泛关注。美国洛杉矶罗耀拉大学教授王蓉蓉、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中国部长科布杰夫以及德国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谢林德等介绍了《周易》海外传播的历史与现状及个人研究观点。科布杰夫详细介绍了《易经》从中世纪至今在俄罗斯的传播过程,并强调《易经》对俄罗斯社会法律、经济生活、艺术创作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易经》还促进了第一部中俄字典的诞生,极大推动了中俄文化友好交流。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魏传光在总结讲话中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就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文化传承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暨南大学、俄罗斯科学院、美国洛杉矶罗耀拉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参加会议。
  此次会议由国际易学联合会、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办,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南大学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院承办。
  (胡士颍)

责任编辑:王春燕(报纸)王晏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