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加强中国民族史研究
2023-03-31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3年3月31日总第638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春燕
分享到:

  3月25日,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资助项目“中华民族历史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赵天晓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新形势下,如何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正确区分政治原则、思想认识、学术观点,如何积极稳妥地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的过程,是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更加巩固的过程。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重视和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把握历史叙述权和话语权,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准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准确认识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脉络,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丁赛在致辞中说,此次专题研讨会紧扣时代脉搏,关注重大理论问题,旨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民族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为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学术根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新时代,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学者坚持问题导向,以新的研究视角,做出时代回应。希望中国民族史学会今后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中华民族历史观等方面的研究中,发挥更加积极的学术引领作用,作出更大成绩。

  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史金波梳理了中国历史上各时代货币流通情况,并以此出发论证了中原王朝在经济、文化上的主体地位以及各民族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显示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必然。他说,中国货币的发展史反映了中国的社会发展以中原地区为中心、以汉族为主体,全国各地区紧密结合,共同发展进步的趋势。自秦汉时期起,各朝代便发挥中原地区经济优势,统一货币,促进了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各地经济发展和密切交流,推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费孝通先生曾言,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震中分析认为,中国自秦汉出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作为“自在”的中华民族就已经形成。从秦汉到近代的历史可以看到,一个包含汉族和其他众多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其最基本的条件就在于以郡县制为机制的“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结构。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结构内,才使得中华民族既是多源的又是统一的,是“多源合流”,其统一性是由国家的统一而规定的。离开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结构,离开了“大一统”的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体性也就无从谈起。在当今现实中,这样的国家结构依然是国家统一的稳定性的结构性因素。由此可以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和民族凝聚始终是多面一体的关系。

  “通过郡县制及其变通的羁縻之制,各民族被整合至同一政治秩序之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编审贾益说,在这一政治秩序之下,各民族原有的交往交流活动得以深入,体现为价值观、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在局部地区的相互影响。在民族文化物的交流和人的交往层面之下,各种礼仪文化的频繁互动,无疑起到了联系器物、人和文化的基本媒介作用。一方面,通过各种礼仪行动,包括皇室宫廷礼仪、朝贡礼仪、使者来往礼仪、册封授受礼仪等,各民族的上层不仅在政治上,也在文化价值观上被整合进大一统下差等有序的天下秩序当中,产生文化上的共通和认同感;另一方面,在各种礼仪制度中,也由于各民族文化的参与,体现出多元色彩。

  推动中国民族史“三大体系”建设

  新时代的民族史研究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何星亮认为,要加快民族史学科研究对象的转型,由主要研究少数民族史转向主要研究中华民族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研究历史上的民族历史和文化。科学阐释中华民族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深入研究少数民族族源与汉族族源的关系,以及历史上的通用语言文字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科学阐述历史上中原主流核心价值观对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作用。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鸿宾谈道,当今形势下我们所强调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其升华,就是进一步开扩民族关系中内存的共同性,进而达到凝聚民族共同体的新高度,这又与国家的发展相契合。如何加强民族与国家的密切结合,并使之相互促进以冀望一体化的发展,就成为我们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由所在。

  就如何引导我国各民族成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问题,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教授杨须爱提出,必须首先从学理上阐明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的科学内涵,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学理依据、重要意义,以及当前如何将其贯彻在中华民族史、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深化研究、书写以及知识普及之中等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历史研究室主任、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彭丰文主持会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与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围绕会议主题展开研讨。

  会议由中国民族史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历史研究室承办。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