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立足中国文明史重述中国哲学
2021-11-26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1年11月26日总第584期 作者:记者朱羿
分享到:

  本报讯  (记者朱羿) 11月13—14日,主题为“中国哲学的核心、边界与未来”的中国哲学史学会2021年年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兰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分别设立线下会场。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的170余位专家学者就儒家的现代阐释与反思、中国哲学的精神内涵与价值指向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哲学是中华文明的集中表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说,中国哲学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诸如礼义廉耻、仁者爱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都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思想命题。要在文化传承中进一步认识中国哲学的特质,通过对中国哲学的深入研究和阐发,促进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力发扬中国哲学中“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内容。这是中国哲学研究的重大时代使命。

  兰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严纯华表示,在中国深邃的哲学思想中,天地合一、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由来已久。中国儒家文化和哲学体系,为当今浮躁与冲突并存的世界提供了一剂善治的良方。未来在经济全球化及全球治理过程中,中国智慧、中国哲学必将扮演更加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哲学是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的集中表达,应立足中国文明史重述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认为,历史充分说明,中国哲学既是中华文明的精神结晶,更是创造中华文明的物质力量。中国哲学一经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就成为创造文明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力量,从来不会停留在观念层次上仅仅为人民提供精神世界的抚慰,也从来不会停留在伦理生活中仅仅为人民提供道德支撑,甚至是宗教般的寄托。因此,可以说,中国哲学不仅创造了中国人的伦理生活,创造了中国人的政治生活,更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心物合一、天人和谐的整全的生活世界。

  中国哲学是一种历久弥新的思想系统

  伴随时代课题变化,中国哲学也是一个需要不断被问题化的学科领域。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陈声柏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其命维新的伟大民族,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中国哲学也是一种历久弥新的伟大思想系统。中国哲学从来都不是历史的旁观者,从儒家哲学的诞生、启蒙,到理学思想的传播,再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起,中国哲学一直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和以人为中心是中国哲学不断延续、深化的主线,不是形而上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体现了一种虚心实照的求是精神。

  张志强认为,当前,需要进一步厘清中国哲学的核心内涵,再次明确中国哲学的界限,重新构想中国哲学的未来。中国哲学自身发生的变动,是时代任务深化带来的理解中国哲学深度和角度的变化。中国哲学是一种活生生的创造力量,是一种不断开辟历史新境界的物质力量。中国哲学自身的变化说明,其天然具有经过马克思哲学革命后具有的非形而上学的哲学气质。

  中国哲学展现光明前景

  新时代需要新的理论指导,哲学是一切理论的先导,中国哲学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光明前景。陈声柏表示,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中国哲学理应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应有之义。新时代的中国哲学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中国哲学研究要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奠基力量。

  在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戴兆国看来,中国哲学尤其是传统哲学,自有其话语系统、成长发展的话语路径、表达阐释的话语逻辑、自我更新和创造的话语理路。然而,近代以来,中国哲学没有完全摆脱运用外来哲学话语解释中国哲学的路径和方法。我国哲学界要树立高度自信,形成自己的研究系统和话语系统,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

  “中国哲学是把握和阐释中国文明历史之整体的关键,也是把握当代中国与传统中国之间连续发展的关键。”张志强认为,新时代,中国哲学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更大作用,定能为应对世界大变局贡献智慧。

  此次年会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和兰州大学联合主办、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承办。

责任编辑:张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