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将生活方式研究推向新高度
2021-06-25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1年6月25日总第564期 作者:记者赵徐州
分享到: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本报讯  (记者赵徐州)6月15日,“中国社会发展与生活方式研究40年”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南京市社会科学院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多所科研机构和高校的20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生活方式研究、美好生活方式建构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周峰致辞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周峰提出,在全国社会学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40年来生活方式研究硕果累累、人才辈出。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希望同在,生活方式研究需要直面时代的叩问、社会的需求、人民的关切。希望广大社会学研究者在生活方式研究领域凝聚更加广泛的共识,为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作出新的更大的理论贡献。

  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郝文斌致辞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郝文斌表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现实意蕴和美好的未来前景。生活方式研究在新时代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对生活方式研究提出了迫切的理论需要,生活方式研究的意义、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法学部主任李培林致辞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法学部主任李培林提出,我国社会学对生活方式的研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开创阶段,1995年到2017年是扩展和发散阶段,2017年至今是“美好生活”研究的新阶段。从生活方式研究这个小“窗口”,实际上可以洞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学的发展轨迹,也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深刻变革和巨大变化。时代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时代正呼唤着理论创新。希望在我国发展新阶段,能够把生活方式研究推向一个新高度。

  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谢寿光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贺信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在贺信中表示,深入、系统、全面地研究人的生活方式及其发展变迁,能够帮助我们最直接、最生动、最鲜活地观照一个国家、民族、社会在一定时期最深层的精气神。当前,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社会学的研究,尤其是中国社会学对生活方式的研究,必然要加大力度探讨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更加积极健康、更加昂扬向上的生活方式,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活方式社会学研究、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社会学会生活方式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王雅林作主题报告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中国社会学会生活方式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王雅林阐释了生活本体论社会范式作为社会学和生活方式研究遵循的解释原则和方法论的创新性意义。他提出,生活方式研究的价值指向是“美好新人”的生成,充满个性活力的生活方式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体制优势提供着不竭的内生动力。要从战略层面看待生活方式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建构功能,从中国语境和实践出发,构建“积极有为型”的绿色生活方式概念,构建具有前瞻性、时代性和建构性的生活方式范畴概念话语体系。在新发展阶段,生活方式研究和社会学研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全民族生活方式的培育有机地纳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在融合创新中实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目标。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爱丽在总结发言中表示,要将新发展阶段的生活方式学科做大做强,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国家富强作出更大贡献。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董伟俊主持会议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会议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

责任编辑:张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