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
2021-02-26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1年2月26日总第548期 作者:尚潇阳
分享到:

  本报讯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召开2021年度第一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深入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1号文件精神。会议由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主持。所党委委员参加会议,院直属机关党委相关工作人员列席会议。

  杜志雄传达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中央1号文件主要内容。随后,所党委委员依次发言,交流学习体会。

  会议指出,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是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关于“三农”工作内容的进一步阐释和解读,是对“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发展思路作出的一系列部署规划。

  会议认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了历史转折点的问题,“三农”工作重心发生了历史性转移,从脱贫攻坚转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此,需要在五大方面进行转变,即发展目标转向、战略任务转移、投入重点转移、工作体系转型、政策体系转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务必要建立长效机制,做好顶层设计,建立长期的制度性安排;其核心是激发农村内生发展合力,提高内生发展能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走内生性的乡村振兴之路。要通过3—5年的过渡期,切实把全国“三农”工作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为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指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产业振兴作为“五大振兴”之首,这既是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的要求,也是对“三农”领域科研工作者提出的课题。总结归纳乡村产业发展规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在脱贫攻坚阶段,我们已经就此作出了一些总结,如乡村产业发展必须适应时代潮流,高度重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乡村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标准是效益大小,根本上取决于乡村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程度;必须适应消费者心理需求变化,既销售产品也“销售”产品的生产过程;要进一步扩大乡村产业产品和服务的流通半径等。但在实施产业扶贫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农村发展研究所科研人员要围绕全面认识、把握、运用好产业发展规律,积极开展对策研究,进一步深化规律性认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

  会议指出,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富裕农民,必须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逐步把小农户纳入农业现代化体系。2020年,由农村发展研究所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经济社会调查项目《乡村振兴调查及中国农户数据库建设》对全国308个村庄3800个农户开展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留守农民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因此,必须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这一新型经营主体,解决小农户的散、小、弱问题,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也应成为农村发展研究所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会议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农村发展研究所应进一步整合相关研究力量,加强“三农”研究人才引进,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同时,行政管理队伍要聚焦科研中心工作和“十四五”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做到参谋协助有效、信息反馈灵敏、督办及时严格、综合协调到位、文秘管理规范、服务热情周到、科研组织有力。

  会议要求,在下一步工作中,研究所领导班子成员要进一步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撰写理论阐释文章,推出重大集体理论成果,带动全所同志深入研究,为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尚潇阳)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