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在新时代创新提升“三个模式”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2019-06-10 来源:《社科院专刊》2019年6月10日总第481期 作者:记者张清俐
分享到:

  本报讯 (记者张清俐)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创造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的经验,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出自诸城、潍坊,形成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要把粮食生产抓紧抓好,把农业结构调活调优,把农民增收夯实夯牢,把脱贫攻坚战打好打赢,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5月25—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潍坊市委、潍坊市人民政府,山东省委农办、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协办的“‘三个模式’在新时代的新实践”调研座谈会在山东潍坊召开。

  调研座谈会分现场参观和集中座谈两个阶段。5月25日,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分两路到寒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东篱田园综合体、稻田镇崔岭西村、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等乡村振兴现场实地参观调研。5月26日上午举行座谈会,与会人员观看了潍坊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专题片。

  潍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惠新安提出,在新时代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打造乡村振兴“潍坊模式”是潍坊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课题。坚持产业为基、全面振兴,要把“三个模式”从单纯产业经营模式,升华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途径,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坚持放大产业优势与补齐农村短板并举,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和美丽宜居乡村。在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上,重点做好“绿色”“科技”“融合”“开放”四篇文章,突出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加快农业开放发展步伐,推进农村产业向高水平转型跃升,加快迈向“升级版”;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上,按照全面振兴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使乡村“内外兼修”,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立胜认为,乡村振兴是县域内的全域振兴。以县为单位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潍坊市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三个模式”的重要特征,甚至可以说是潍坊农业农村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性因素,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潍坊先行区的过程中,应当继续坚持和发展这一经验。要制定相应政策体系,完备体制机制,引导和鼓励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进入乡村,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座谈会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房宁,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巡视员王秀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助理杨维富,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仝志辉等专家学者从理论层面对创新提升“三个模式”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并从实践层面对打造乡村振兴“潍坊模式”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责任编辑:张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