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邮件系统 丨
English

栎阳城遗址入选2017年度“十大”新发现


2018年04月20日 09:03    来 源:《社科院专刊》2018年4月20日总第435期     作者:记者 杨阳

  本报讯 (记者杨阳)4月10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京发布终评结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发掘的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跻身“十大”之列。

  此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26个初评项目中产生,除了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外,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山东章丘焦家遗址、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遗址、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河南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江西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吉林安图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也榜上有名。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说,近年来的田野考古呈现出新的特征,更加注重科学性、注重多学科合作、注重科技手段的应用、注重文物保护、注重公共考古。说到栎阳城遗址,王巍表示,它让我们看到了秦王朝宫廷内部生活的一角。

  据文献记载,栎阳城是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秦楚之际塞王司马欣时期及汉初刘邦的都城所在。栎阳城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64年,陕西省文物管理部门曾对栎阳城开展考古调查与勘探。1980—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栎阳发掘队先后确定了栎阳城遗址的南墙、西墙,并在城中发现大量建筑遗迹及多条道路,但因当时地下水位甚高,未能发现北墙、东墙。

  2013年,为进一步确定栎阳城遗址保护范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的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重启栎阳考古项目。

  五年来,在精确测量和考古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撑下,通过大范围勘探和小规模发掘,考古队员复探了1980—1981年考古勘探出城址的南墙、西墙,局部地段发现北墙(一号古城),并经勘探发掘,确定了二号古城、三号古城位置。三号古城内发掘、确定了多座大型宫殿建筑。

  据发掘项目领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瑞介绍,一号古城南北2430米,东西至少1900米,时代应为秦汉时期。二号古城南北3800米,东西约3100米。在对墙体进行解剖发掘时,西墙墙基中出土五铢铜钱,据此判断,二号古城的上限不早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又因为城南环城路被新莽墓葬破坏,表明城址大体的废弃时间不晚于汉末新莽时期。

  三号古城是考古队员在探勘二号古城时发现的,2017年勘探了前后两期北墙、西墙,南墙和东墙尚未钻探。三号古城北墙以南、西墙以东又发现了几处建筑遗迹。其中,在一号建筑以南清理出边长为100米见方的大型院落,因有大面积的红烧土和瓦砾分布,确定该区域为手工业生产区。

  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号建筑中发现浴室、壁炉遗迹,在五号建筑中发现浴室及与浴室地漏相连的管道、渗井等排水设施。刘瑞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最早、最完备的王室最高等级洗浴设施。此外,四号建筑北侧还清理出两两成对的四个大灶,这也应是首次发现的王室御膳房建筑设施。

  三号古城出土了大量内面饰麻点、外面饰细绳纹、中粗绳纹的筒瓦、弧形板瓦,出土槽型板瓦和素面瓦当、动物纹瓦当、云纹瓦当等建筑材料。其中,一个长73厘米、直径63厘米的巨型筒瓦格外引人注目。刘瑞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最大筒瓦。同时还发现多个瓦当残片,与辽宁碣石宫遗址B型大瓦当纹饰相近。

  从出土的建筑材料看,刘瑞认为,三号古城应上承雍城,下接秦咸阳,并延续到西汉前期。从三号古城试掘清理的半地下室建筑、空心砖踏步、巨型筒瓦、浴室、壁炉等遗迹遗物看,相关建筑遗存应当为秦高等级宫殿建筑。

  综合文献记载及出土遗物的信息,专家认为,三号古城上限不早于战国中期,与文献所载秦献公、秦孝公建都栎阳的时间吻合,为战国秦都栎阳,是商鞅变法发生之地。据该城址延续到西汉前期判断,亦为塞王司马欣之都、汉初刘邦所都栎阳。从栎阳城的考古发现看,不仅三号古城中的多处遗物是目前为止在秦代考古发掘中的最早发现,而且相当多的秦汉建筑制度也应始于栎阳城。

  
责任编辑:刘远舰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 京ICP备110138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