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中国传统神话的当代价值
2025-11-21 来源:社科院专刊 总第814期 作者:张娜
分享到:
  ◇张娜(外国文学研究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国传统神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中国传统神话是作为历史的包袱还是可资借鉴的文化资源?这是一个无法绕开的重要课题。这个课题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有几个较为基础性的问题:中国传统神话能否作为积极的因素被融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如果可行,它在其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概言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中国传统神话有无积极价值、有多大的积极价值以及这种积极价值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本文尝试从社会哲学的角度,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更具说服力的解答。
  肯定传统神话的积极价值
  从社会哲学的角度来看,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目标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秩序和谐,一个是富强。就社会哲学的理论框架而言,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和谐为主要价值目标的,也就是和谐取向的社会哲学。近代以来,富强逐渐取代和谐而成为首要的社会价值目标,也就是富强取向的社会哲学,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致力于实现和谐与富强并重的发展目标,这能够为我们理解中国传统神话的当代价值提供一个思路。
  我们可以把中国传统神话视为一种文化构造,这种文化构造反映了中国古代几千年和谐取向社会的诸多现象和问题,也传递着中国古人在精神世界方面的探索和对理想社会的想象。神话与社会哲学构成了某种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传统神话一直或隐或显地在方方面面对社会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支撑。这种影响和支撑虽然不能与主流的儒家文化相提并论,但也绝不是可有可无。《尚书》《诗经》《论语》《礼记》等书中的神话叙事,充满了对人的德行与社会和谐的向往。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并非极致的物质富足和对强盛的无限追求,而是社会井然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在这样的社会基本价值目标下,神话也必然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建构和叙事。
  传统神话在当代是否具有积极的价值?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和谐与富强具有同等地位。因此,为古代秩序取向服务的传统神话仍然具有重要价值,传统神话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来自古代社会的传统神话,在经过新的诠释与改造后,能够作为积极的因素融入社会主义发展建设中。在迈向“十五五”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优秀的中国传统神话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也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发挥自身的价值。
  传统神话的价值凸显
  中国传统神话在整个中国古代文明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依然不容忽视。不了解中国传统神话就无法真正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传统神话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力量,不仅在古代社会,在现代社会也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其蕴含的很多积极价值在经过批判、改造后也必然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些年,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越发高涨。无论是传统的儒家思想还是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秩序、和谐、公平等都有着高度的诉求,这种诉求不可能不对其文化建设带来影响。传统神话是在古代和谐取向社会哲学下的重要文化现象,它在方方面面呼应着和谐的社会发展目标。
  对传统神话的提炼、转化和利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传统神话的一些内容是可以直接被利用的。比如,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神话中饱含的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教化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这些传统神话经过重新诠释和完善,就能够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传统神话能够成为沟通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载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植根传统,而神话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传统神话是解读民族文化的密码,也是一个民族共同的记忆。
  传统神话与现代文明的许多内容可以实现“曲通”。传统神话塑造了民族价值、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这些具体的方面在现代社会中可能会发生变化,但其发生作用的机制是不变的,有些条目也是可以转化利用的。那些看似与现代社会较为疏远的神话,只要善于提炼、转化和利用,其中很多能够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
  传统神话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依然具有积极的价值,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也需要传统神话的助益,但同时必须正视传统与现代的差异性、对抗性。传统神话的积极价值,不能简单地从来自传统社会的神话本身来理解,而必须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背景下,在传统与现代相辅相成的关系里把握,这也为传统神话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张力。

责任编辑:刘颢婧(报纸)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