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经济金融周期错位 政策发力仍需持续
2024-04-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高莹
分享到: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记者高莹)4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在京举办《中国宏观金融分析》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发布暨研讨会。此次发布的《中国宏观金融分析》季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经济金融周期错位 政策发力仍需持续”为主题。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致辞,副所长张明主持会议。

  全球通胀具有较强黏性

  报告指出,2024年一季度,全球经济出现显著分化。从经济增长看,美国经济因为强劲的消费需求而保持一定韧性,欧盟和日本由于内需疲软导致经济复苏乏力。从通货膨胀走势来看,住房租金和汽油价格推动美国通胀强势反弹,而偏热的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强化了美国通胀的顽固性。欧盟和日本的通胀率在2.5%左右,但通胀回落速度相较于2023年有所放缓,说明全球通胀仍具有较强黏性。从货币政策方向看,通胀反弹和经济韧性导致美联储大概率将首次降息时间从6月推迟到9月,而欧洲央行仍有较大可能在6月降息,日本央行则在3月19日宣布加息10个基点,退出负利率政策。

  日本加息和日元汇率贬值同时发生、黄金价格和美元指数“双走强”,是一季度全球宏观金融值得关注的两个新现象。对此,金融研究所中国宏观金融分析团队(以下简称“分析团队”)成员江振龙认为,美日之间的利差未显著改变、国际套利交易平仓增大日元供给以及日本经济基本面走弱是引发日元贬值的重要原因。黄金价格和美元指数同时上涨,主要因为全球发展环境的变化使得黄金和美元被视为两种不同的避险资产,且二者不能完全相互替代,导致全球投资者共同投资黄金和美元,从而出现“双走强”现象。

  周期错位导致经济金融数据背离

  国内方面,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一季度GDP超预期增长5.3%,工业生产、服务消费和制造业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但值得注意的是,物价和金融数据不及预期,由此导致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之间存在“温差”。这主要体现在需求恢复滞后于供给复苏,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物价持续低位运行;居民和企业中长期信贷增长乏力,M1增速下滑趋势未见扭转。

  “经济数据与金融数据出现阶段性背离,根源在于经济金融周期错位。”分析团队成员曹婧谈到,金融周期测算结果显示,2018年以来,我国金融周期进入下行阶段,房价下跌和信贷收紧是本轮金融周期下行的主导因素;而以GDP增速反映的经济周期自2023年以来震荡回升,财政扩张和政策性金融为经济复苏提供了重要支撑。

  曹婧表示,缓解金融周期下行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关键在于修复市场主体资产负债表,恢复信用创造能力。目前,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进度“有喜有忧”,表现为居民存款增速下降,部分向国债分流,但居民房贷持续负增长,消费性贷款和经营性贷款增速下降;剔除低基数效应后,工业企业利润仍需修复,但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利润改善较为明显。报告建议,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2024年宏观政策应延续扩张基调并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助力市场主体修复资产负债表以推动经济复苏。中央政府适度加杠杆,发挥国债的逆周期调控和安全资产功能;货币政策更多锚定物价目标,适时降准并继续较大幅度降息;供需两端持续发力稳定房地产市场,以“真金白银”提振购房者和房企信心。

  促进中国股市持续健康发展

  2023年以来,美国、日本、印度和越南等国股市表现强劲,报告对此进行了专题分析。分析团队成员张鹏表示,美、日、印、越股市上涨的背后不仅有经济方面的原因,还有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总体来看,上述国家股市上涨的驱动因素主要有地缘政治紧张引发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科技创新的推动、经济基本面的改善以及股市治理的完善等。美国推行的产业(资本)回流和“友岸外包”带动了产业转移,惠及日本、印度和越南,也助推了这些国家的股市繁荣。美国股市上涨还特别受到科技企业蓬勃发展的驱动,而日本、印度和越南的股市则更多得益于宽松政策环境和经济基本面的支撑。此外,各国政府通过推动公司治理改革、加强市场监管和促进投资者保护等措施,为股市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报告建议,面对未来的地缘政治风险和经济挑战,应努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实施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加强股市治理,抓住科技革命机遇,以此促进中国股市持续健康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平、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出席会议,并从不同角度对报告进行了点评。

责任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