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贡院人文与宗教讲座”第十四讲举行
2024-04-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易中亚
分享到: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4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以下简称“宗教所”)“贡院人文与宗教讲座”第十四讲在京举办,上海大学禅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黄绎勋应邀主讲“重审明清禅宗之活力”。

  过去,汉传佛教史研究者通常认为中国佛教发展至唐代到达黄金期,唐代以后日渐式微,明清时进入衰败期。黄绎勋指出,这种“明清佛教衰败观”的来源有三:一是明清时期禅宗僧人对己身禅门反省的负面言词,二是明清时期儒者、逃禅遗民对佛教的态度,三是梁启超、陈垣等近现代佛教史研究者对中国佛教发展大势的判定。她认为,“明清佛教衰败观”反映了部分史实,但现存明清禅宗文献的丰硕足以证明当时禅宗的繁荣。因此,她在讲座中以汉月法藏禅师及其三峰派为中心,对明清禅宗进行了重新审视,试图为明清佛教研究提供新的文献和视角。

  黄绎勋从2016年开始致力于明清佛教珍稀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她编纂的《汉月法藏禅师珍稀文献选辑(一)》首次提供了完整版的《于密渗提寂音尊者智证传》(以下简称《智证传》),廓清了明清之际的密云圆悟 (1566—1642)与汉月法藏 (1573—1635) 之诤以及明清禅宗的诸问题。黄绎勋认为,密云和汉月虽通过付法确立了师徒关系,但由于二人知识背景不同,在禅学思想上存在很大分歧。汉月为接引好佛儒者提唱《智证传》、主张禅教相印,密云斥责汉月“将禅院变为讲席”、主张“棒喝”和“直心直行”,反映了明清禅宗史上一直纠缠的禅教关系问题。不久,汉月又撰写《五宗原》陈述禅宗五家(云门宗、沩仰宗、法眼宗、曹洞宗、临济宗)思想宗旨与法源历史,密云批评汉月系“建立五宗,实乃抹杀五宗”,强调五家“共宗无异”,禅宗宗派及师承伦理问题在此昭显。而后,清雍正帝亲撰《拣魔辨异录》,破斥汉月及其弟子弘忍的师徒之见,使清代禅门继续了“反对文字”、举扬“棒喝”的传统。但仍有部分禅宗寺院保存了汉月等三峰派祖师的著作,这些著作在当代被陆续发掘、刊行。因此,我们有必要重审汉月三峰派在明清禅宗史上的意义。

  在对汉月法藏及其四代弟子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黄绎勋认为,汉月三峰派对明清禅宗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汉月《智证传》和三峰派诸禅师语录,展现了禅门宗旨和传统公案再诠释的活力。第二,汉月《五宗原》对禅宗五家的论述,为近现代五宗的复兴奠定了历史和思想阐述基础。第三,汉月在禅宗教团内推行“三坛大戒”,并著《弘戒法仪》一书,是明清汉传佛教戒律的一大创举。第四,汉月《于密渗参禅诸偈》和“看话头”思想、晦山戒显《禅门锻炼说》等著作,体现了明清禅僧对参禅学道的重要省思。

  黄绎勋最后总结到,今日汉传佛教的研究,已逐渐跳脱过去“追溯唐宋”的视野,而开始注意到明清佛教留下的各项传统,如寺庙建筑、清规仪轨、修行实践,以及同当时社会互动的情况等,这些都是明清佛教研究尚待继续发掘的内容。

  在与谈环节,宗教所研究员纪华传表示,明清佛教衰落期主要是指明中期和清中期两个阶段,帝王的政治干预使佛教在整体上走向衰落,但一些禅师著述仍在地方上流通,这些文献区域性特点比较突出,值得继续发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张雪松针对讲座主题,从佛教文献学、佛教衰落观、明清佛教学术史、禅宗宗派研究等方面作了深入阐释。与会学者还围绕相关问题展开了积极探讨。

  此次讲座由宗教所《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主办。《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主任李建欣主持讲座。

责任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