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理论基点
2022-09-23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2年9月23日总第618期 作者:隋筱童
分享到:

  本报讯 9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名家论坛第三十讲在线举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王天义作题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理论基点”的讲座。

  王天义评析了西方经济学主流学派关于市场经济与社会制度的基本观点,介绍了《资本论》关于市场经济与社会制度关系的论述,进而引申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理论基点,以及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现实意义。

  王天义认为,在西方主流经济学派中,对于市场经济与社会制度关系问题的解释主要来自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即利己是人的根本目的,利他只是手段,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利己心是最深刻的动力源。因此,在市场经济当中,生产者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做生产决策,消费者依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做购买选择,供求决定的价格引导市场主体将各种资源朝着效率最高的方向进行配置。在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苏联计划经济的挑战后,这一观点被米塞斯重新阐释,他提出只有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才能够形成自由竞争的市场,才能够形成高效的价格配置资源方式。

  在评析西方主流经济学派和国内传统观点的基础上,王天义对《资本论》中马克思关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制度关系的论述进行了梳理。他提出,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人们劳动的单一性与需要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形成了生产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封闭的不同利益。利益只有通过商品交换的形式才能够实现,交换范围的扩大、交易程度的加深,推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因此,商品社会产生的两个条件是社会分工和不同利益主体,决定性的条件是不同利益主体而并非私有制。商品生产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形态当中,只有商品生产发展成为社会生产的普遍形式,市场经济才会出现。随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灭亡,以及社会对生产资料的统一占有,商品货币关系将随之被消灭。在未来社会,单个人的劳动一开始就成为社会劳动,与个人劳动相联系的个人利益也将不复存在,不同利益主体也将消失,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商品交换也自然消失。

  据此,王天义提出,要认识到市场经济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特殊要求的辩证统一,因此市场经济必须维护我们的社会主义整体利益。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区别,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够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既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根本要求,同时又可以充分释放国民经济的活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发展,坚持辩证法和两点论,才能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地结合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胡怀国、《资本论》研究室主任郭冠清对讲座进行了点评。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张旭主持。

  活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在线参加论坛。

  (隋筱童)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