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及利用
2023-03-10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3年3月10日总第635期 作者:梁成艾 王德召 刘海飞
分享到:

  贵州是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也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区域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铜仁研究基地“困牛山红军壮举”研究团队将根植于黔东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文化作为研究样本,发现这里的红色文化在挖掘、保护和利用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存在整体统筹不足、资源挖掘整理碎片化等问题。

  一是红色文化挖掘整理工作滞后。地方文献中缺乏对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没有在研究思路上向深处拓展,也没有在史料范围上往横向延伸,依然有不少关于红军长征时的歌谣、遗迹、遗物等散落在民间,尚未搜集和整理。

  二是红色遗址遗迹保护利用意识淡薄。部分红色文化遗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特别是分布在交通条件不便、经济发展落后的偏远乡村的红色文化遗址,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保护。有些地方对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当代价值重视不够,旅游线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文化资源关联不够、融合不深。一些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缺乏知名度较大、影响较深远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

  三是红色文化资源研发人员短缺。一些专业人才无法到岗履职,出现了“在编不在岗,专职不专干,专干不专用”权责错位现象。红色文化资源管理人员和宣讲人员严重不足,整体素质不高。部分管理人员、讲解人员对红色文化资源缺乏了解,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不够深、不够专。

  四是红色文化宣教融合不足。在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党建思政、文化旅游、绿色经济融合发展等方面发力不够,没有将呈点状分布的红色文化资源串联成网状资源,在红色文化资源进课堂、入产业、融文化等方面尚存在不足。

  “困牛山红军壮举”研究团队认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建议进一步优化举措,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及利用,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经济发展双向赋能。

  做好红色史料挖掘整理。成立红色文化史料挖掘整理工作小组,科学编制挖掘整理总体规划,合理确定挖掘整理的力度、次序和方式。通过红色文化遗址遗迹综合项目申报、举办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利用学术研讨会等举措,有组织地对那些能反映长征史实、长征精神的口述资料、文艺作品、历史故事等进行挖掘整理,将红色文化资源系统化。依托党史研究室等职能部门,设立红色文化科研课题,把碎片化、点状化的红色史料连缀起来,深入阐释其承载的光荣历史和伟大精神,推动红色文化转变为发展动力。

  科学保护利用红色文化资源。采取分类实施及项目带动等方式,出台红色文化资源专项保护条例及保护利用规划方案,对濒临消失和损坏严重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抢救性发掘。设立省级财政专项普查经费,加大红色文化资源普查力度,对新发现的文物资料、歌谣、遗物等红色文化资源立牌存证,建立健全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设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专项项目,吸收民营资本建设红色文化资源纪念场馆,将符合条件的红色文化资源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建设红色文化资源研发人才队伍。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部门定岗定责,整改人事权责不清现象。同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加大红色文化资源研发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红色文化遗址遗迹、革命纪念馆等地宣讲人员培训,举办“革命文物百佳讲述人”遴选推介等活动,量身定制讲解员专业技能实训“套餐”,号召普通民众加入红色文化讲解员行列,培养红色精神的践行者、传播者。

  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作用。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党建思政工作全过程,丰富思政教育理论体系,推动课程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依托“红色课堂”“红色家书”等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了解、认同、弘扬红色文化。通过拍摄革命故事微视频、革命人物纪录片等方式,融合时代元素,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精品景区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实现红色文化与人文景观、自然资源高度融合,增强红色文化的时代魅力。

  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科学编制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发展规划,将更多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修缮保护、弘扬传播项目列入国家、省扶持计划。通过规划建设红色旅游快速通道、提档升级红色旅游景点基础设施等,创设集红色教育、民族文化、田园风光体验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线路。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人文内涵,打造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主题相协调的景区景点,强化红色文化场域体验。做好红色文化与文旅产品对接,创作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富有思想性和赏鉴性的文旅产品,把红色叙事转化为兼具艺术性、趣味性的网络表达,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生命力。

  (梁成艾 王德召 刘海飞)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