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向太行山上的新愚公致敬
2019-02-12 来源:《社科院专刊》2019年2月1日总第467期 作者:刘淑春
分享到:

  2018年10月15—16日,马研院离退休党支部一行共16人来到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称号的邢台市内丘县侯家庄乡岗底村考察学习,这里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同志倾毕生精力进行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扶贫的基地之一。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们参观了岗底村发展成就展和苹果园,瞻仰了李保国同志陵园和住过的宿舍,并与村党支部书记杨双牛等当地同志举行了座谈,上了一堂生动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教育课。

  贫困的岗底变“富岗”

  岗底村原本是内丘县深山中一个出了名的贫困村。20世纪70—80年代,岗底村人均年收入不足80元。自1984年起,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开始艰苦创业,开荒山,种苹果,种板栗,种核桃。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奋斗、创新,探索了一条靠治山致富,靠科技兴农,靠市场增效,靠品牌兴企,靠整合腾飞,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同发展的路子。如今,全村现有215户人家,721口人,8000亩山场全部绿化,180亩土地退耕还林,栽种苹果树3500亩,板栗树2000亩,人均年收入达到3.9万元。在我们进入岗底村的路上,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果园,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苹果、花草的芬芳……

  岗底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得益于村民的好带头人——杨双牛。1984年,从部队复员的杨双牛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善于思考,大胆实践,本着“当村官要始终想着让村民富起来,当干部要学会闯市场的本领”的信念,从实际出发,首先提出“收荒山放绿山”的举措,即把分散经营的山场收归村集体统一治理,然后把绿山再分给群众经营。具体来讲,就是按照“五统一分”(即统一设计规划、统一组织施工、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组织服务、统一检查验收,治好后实施分户管理)的治山模式,以“山脚种苹果、山腰种板栗、山顶种灌木丛”的构想,进行防沙土流失的治理工程。这一举措得到村民的积极响应。杨双牛带领群众苦干十余年,治理了“三沟两峪一面坡”,使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山、花果山,成了“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

  为了使村民快速致富,杨双牛向科技要效益,自1996年起,请来了“科技财神”李保国,为岗底村的致富插上了翅膀。李保国以红富士苹果在岗底村的生产特性为依据,改良研发了适合岗底气候、土质特点的新品种,富岗“一、二、三”号苹果新品种在岗底诞生。优质的富岗苹果卖到了50元一个的高价,先后获得世博会银奖、中国驰名商标,并成为2008年奥运会专供苹果,岗底村的果园成为全国园艺作物标准园的样板。为了把苹果做成一个产业,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岗底村成立了集生产、服务、销售为一体的河北富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如今“富岗”牌果品专卖店在河北、北京、深圳等地开了30多家;在岗底村,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去外地打工者,有的只是持证到外地传授种植技术的“果树工”。贫困的岗底变“富岗”的发展历程表明,杨双牛不愧为太行山上的“拓荒牛”!正如村民们所说:“岗底的今天多亏了俺村党支部书记杨双牛。”

  扶贫攻坚科学技术是杠杆

  岗底村由一个贫困村变成小康村,离不开时代楷模李保国同志的无私奉献。李保国生前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知名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他扎根太行山区三十多年,义务为农民普及科学种植理念,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推广林果技术36项,取得了28项科研成果,帮助山区农民增收28.5亿元,带领十万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1996年8月,一场洪灾几乎毁掉了岗底村十多年创业打下的家底。十天后,李保国随河北农大科技救灾团来到岗底村。他查看了灾情,看到了一颗颗疯长而不结果的苹果树后,自责地说:“我来晚了!”他捡起地上的香烟盒,撕下一条,写上“需要果树管理技术,我可以帮忙”,并署上姓名,留下家里的电话号码,递给村支书杨双牛。从此,一张小小的纸条把李保国与岗底村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李保国带着妻子把行李搬到了岗底村,一住就是20年。白天,他翻山越岭考察;晚上,分析数据。李保国到村后很快为村里做出了3项致富规划:人均2亩苹果树,平均收入2万元;人均5亩板栗树,平均收入5000元;人均2只小尾寒羊,平均收入3000元。之后的20年里,他跑遍了全村的沟沟坎坎,指导乡亲们种植苹果,设计开发出苹果生产的128道工序,首次实现了优质无公害苹果生产的标准化。他倡导的果品生产走产业化的思路也取得成功。在李保国看来,“全面建小康,难点在山区;扶贫攻坚,科学技术是杠杆。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就应当把实验室建在田野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对李保国而言,这辈子最“过瘾”的事,就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了“我”。农民成了“专家”,脱贫致富有了原动力,小康的好日子也就不远了。遗憾的是,30多年的山区奔波、辛劳,使李保国积劳成疾,于2016年4月10日因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享年58岁。李保国不幸逝世的噩耗,使岗底村村民万分悲痛,村民设灵堂吊唁,并在山坡上修建了李保国陵园,以祭奠这位岗底人民的优秀儿子。杨双牛的话表达了岗底人对李保国的感恩之情:“岗底的穷帽子,是李保国帮我们摘掉的;村民的好日子,是李保国用命换来的。李保国是我们岗底人的大恩人啊!”

  通过参观考察,我们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岗底村农民艰苦创业的艰辛,亲眼看到了他们改天换地的喜人成果,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远意义。通过与杨双牛书记的交谈,我们更加坚信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是选好党组织的带头人对农民致富奔小康至关重要,正是有了杨书记这样的“拓荒牛”,农民致富路上才有了主心骨。我们的同志对杨书记由衷地敬佩,称他是为乡亲们谋幸福的“真正英雄”。通过参观李保国在岗底村简陋“寒酸”的宿舍,倾听村民对他的回忆,我们深深地被李保国心系人民、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所感动,更加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的评价——“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同志当之无愧!大家表示,同为知识分子,我们应该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为民服务,为党分忧,为国家的强盛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刘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