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大运河文化带北京朝阳段流域历史文脉》新书座谈会召开
2024-04-12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684期
分享到: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3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文学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主办的“《大运河文化带北京朝阳段流域历史文脉》(以下简称《文脉》)新书座谈会”在京召开。

  文学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刘玉宏在致辞中表示,《文脉》一书勾勒出一幅大运河北京朝阳段流域文化古今变迁的完整图景,构建起此段流域历史文脉的雄壮根系,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了扎实的文献依据和丰富的学理启示。同时,作者将大运河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起来进行考察,通过具有实证性的历史物质遗存和精神象征的讲述、传递和升华,实现了大运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期待文学研究者在国家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发挥更多、更积极的作用,贡献“文学的力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冀祥德在致辞中表示,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繁荣兴盛的历史见证。近年来,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运河。挖掘、弘扬运河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文学所副所长安德明在总结讲话中说,这部著作中对于多学科、多元交叉研究方法的运用,对打破学科壁垒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其给我们的启示还在于,对历史资源的运用不能机械式地“拿来”,文脉存在于更新交替、兴衰变迁之中,我们需要不断寻找、发现古今之变的规律,如此,才能对中华文明的延续性有更深刻的体会,才能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征程中更好地发挥基础研究的力量,贡献文学研究的力量。

  《文脉》作者、文学所研究员王筱芸表示,该书旨在回应国家积极推进运河文化建设的号召,追溯大运河历史文脉,并通过对历史文脉的挖掘和研究,满足当代社会需求。通过梳理、整合大运河文化带的资料,让人们深入体验和感受大运河的地理空间和历史文脉传承、流变。

  与会学者对《文脉》一书的写作特点、理论与现实价值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如何挖掘大运河文化价值、如何在新时代文化价值中发挥文学研究者的作用等议题展开深刻讨论。

  (裘江)

责任编辑:王春燕(报纸) 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