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叶秀山全集》 在京发布
2019-10-11 来源:《社科院专刊》2019年10月11日总第497期 作者:记者张君荣
分享到:

  本报讯 (记者张君荣)近日,由清华大学哲学系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江苏人民出版社协办的《叶秀山全集》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叶秀山先生的女儿叶菁、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府建明分别代表家属和各自单位致辞;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黄裕生代表《叶秀山全集》编委会介绍了编辑和出版情况。国内哲学界70余位专家参加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卓新平、李存山、陈静、吕祥、赵汀阳、尚杰、王齐,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赵敦华、韩水法、干春松,清华大学教授王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秋零、周濂等20余位知名学者先后发言,深切追思与叶秀山先生的学术交往,高度评价叶秀山先生的哲学成就和思想贡献。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宋继杰主持会议。

  叶秀山先生生前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特聘教授,从事哲学研究六十载,著作等身,涵盖西方哲学史、美学、艺术评论、中国哲学史、宗教哲学、科学哲学等多个领域。叶秀山先生逝世后,学生黄裕生、吴国盛等着手叶秀山先生全部著作的收集、整理、编辑工作,历时三年,终告完成。《叶秀山全集》共12卷、584万字,包括《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思·史·诗——现象学和存在哲学研究》《无尽的学与思》《哲学作为创造性的智慧》《学与思的轮回》《科学·宗教·哲学——西方哲学中科学与宗教两种思维方式研究》《启蒙与自由》《哲学要义》《“知己”的学问》《中西智慧的贯通》《说“写字”》《美的哲学》《古中国的歌》等影响深远的名著。

  黄裕生表示,《叶秀山全集》的出版是汉语思想界的一件大事。叶秀山先生首先是哲学史家,同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对任何一个大哲学家的研究,都非常自觉地围绕着“自己作为一个中国学者”的处境性问题来展开。他对每一个哲学家思想的讨论,都同时是对自己所思考的问题的回答。他于汉语世界的最大贡献,不在于其史家工作,恰在于哲学思想本身。他对诸如自由与自在、历史与时间、绝对与他者等第一哲学层面的问题所做的不懈追问与持续讨论,把汉语世界的哲学思想推到了一个新的边界,开启了汉语思想新的可能性。

  卓新平表示,从《叶秀山全集》可以看到叶秀山先生从古希腊哲学一直走到现当代哲学,从西方哲学一直走到中国哲学,又从哲学走到科学、宗教、艺术、音乐,这一路走得非常潇洒。叶秀山先生曾说要“愉快地学与思”。他在哲学中找到了乐趣,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值得我们很好地体悟、学习。

  李存山表示,他在研究中国“气论”尤其是先秦“气论”的过程中,曾非常认真地读过叶秀山先生的《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要弄清楚中国“气论”的起源、特色及成因,《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是一部经典。陈静表示,读书、做学问、进行思考,对于哲学研究者而言不仅是一个职业的活动,更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生命状态。读《叶秀山全集》可以发现,叶秀山老师有贯通中西的努力在里面。

  赵汀阳说,根据传统的印象,研究西方哲学最常见的两种模式,一种可以称为“唐僧取经”,即像唐僧一样,把西方最好的思想以最忠实的方式介绍到中国来,这是很常见的。另一种可以称为“生活在别处”,即研究者试图在西方的语境里面去理解西方。但是这两种模式都不是叶秀山老师的模式,即始终拥有本地性,而这个本地性又和世界一样大。他的读法是落实在个体生命之上,以个体生命的身份来跟经典对话,同时在思考分析问题的时候,用的又是一般的我思。所以,个体生命和一般的我思都失去了文化的限定性,既不是中国人也不是西方人,而是一个一般人。这种方式成功地把西方哲学变成中国自己的西方哲学。

责任编辑:张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