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中东黄皮书:中东发展报告No.21(2018—2019)》在京发布
2019-10-11 来源:《社科院专刊》2019年10月11日总第497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君荣
分享到:

  9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中东黄皮书:中东发展报告No.21(2018—2019)》(以下简称“黄皮书”)。

  中东地区进入“海湾时刻”

  黄皮书指出,当前,中东地区正进入“海湾时刻”。一方面是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海湾国家正致力于一场内政外交的革命,积极扮演地区新领袖的角色并力图重塑中东秩序。另一方面,海湾地区局势持续紧张,以伊朗核问题再起为核心,地区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海湾走向战争还是和平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海湾长期作为地区稳定的“绿洲”正面临被打破的局面。地区国家内政爆发危机的风险、伊朗核问题引发地区冲突的风险、也门战争的外溢、军备竞赛加剧、海合会国家内部的分裂、极端主义和教派主义的撕裂、具有强烈利己主义趋向的特朗普政府对海湾及中东政策、权力真空的出现以及随之而来的剧烈地缘政治竞争,这一系列因素给海湾的安全蒙上阴影。

  伊朗问题是关系海湾安全与发展的中心问题,并已取代叙利亚问题成为地区的新焦点。虽然伊朗与美国、沙特和以色列三国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这一风险不能排除。而这也将给地区发展、航道安全、国际石油稳定供应等带来一系列严峻挑战。当前形势迫切需要各方保持克制,加强对话,通过谈判解决地区冲突。同时,随着海湾地区旧有安全秩序和力量平衡被打破,应考虑将建立新的地区安全机制提上议事日程。

  避免动荡应成为全球共识

  黄皮书认为,当前海湾地区出现的动荡化趋势,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

  第一,从全球层次看,国际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力量对比正发生由西向东的转移,新兴市场国家在群体性崛起,曾长期横行世界的新自由主义面临颓势,作为全球霸主的美国正走向孤立主义并在全球多个地区实行战略收缩。

  第二,从地区层次看,一战以来经多次调整形成的中东秩序正在坍塌,新的地区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导致中东正处于动荡、失序、失控的漂流期。

  第三,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对海湾之变也有着深远影响。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在进行深刻转型,有三个方面对海湾地区国家影响最大:一是全球能源市场正发生由西向东、由供应市场向买方市场的深刻转变;二是页岩气革命,美国实现能源独立,由海湾国家的主要石油买家变为海湾国家的主要竞争者;三是全球经济放缓,国际油价持续低迷。

  第四,地区国家的内部变化也对海湾地区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经济转型、国家身份再定位以及领导人代际变化,都推动了海湾的再塑造,新形势催生了新一代地区领导人。他们的一举一动、所推行的一系列内外政策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本地区的发展及走向。

  海湾地区是全球能源中心,该地区保持稳定对全球经济以及国际安全关系重大。要保持海湾地区安全与发展的大趋势,有关各方和国际社会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地区国家应继续聚焦发展,致力于改革,实现海湾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第二,地区国家应积极开展对话,求同存异,放弃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观念;第三,外部大国应在地区发展与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而非动辄干涉内政;第四,当前美国主导的地区安全结构已不适应时代需要,地区内外力量格局也已发生重大变化,应积极考虑推动建立包容性的地区安全架构。

  仍受“中东大变局”长波影响

  黄皮书指出,应努力推动中国在西亚直接投资迈上新台阶。中国目前已是制造业大国、工程建设大国,企业资金也较为充裕。属于阿拉伯文化圈的西亚各国都是资源丰产国,各国经济总规模普遍中等偏下,除若干安全局势动荡国家之外,人均收入水平普遍在中等偏上;不属于阿拉伯文化圈的以色列、塞浦路斯则已跻身高收入水平国家之列。总体上,中国与西亚各国经济发展风格的差异非常明显,未来中国在西亚直接投资的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黄皮书建议,政府和企业从以下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寻找机会,发掘潜力,不断深化中国在西亚各国的投资合作。第一,发掘工程带动投资潜力,积极关注西亚地区PPP投资机会;第二,发掘西亚地区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机会;第三,通过产业园和经贸园投资,发挥龙头企业在投资开发上的带动作用。

责任编辑:张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