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我国旅游业发展呈现十大特点
2019-02-12 来源:《社科院专刊》2019年2月1日总第467期 作者:记者黄亚楠
分享到:

  本报讯 (记者黄亚楠)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旅游:新时代,新思考,新探索”——《旅游绿皮书:2018—2019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以下简称《绿皮书》)发布暨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绿皮书》顾问闫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出席并分别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绿皮书》主编宋瑞,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绿皮书》副主编金准,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绿皮书》副主编吴金梅,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等出席并发言。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李明德主持。

  《绿皮书》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际社会在解决各类世界性问题时对中国也怀有更多期待。面对社会发展新矛盾和国际舞台新角色,旅游业也进入转折和调整的关键时期。

  (一)机构改革将旅游发展纳入新轨道。《绿皮书》认为,除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外,自然资源部的组建以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调整也值得关注。随着国家公园管理局(加挂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设立,国家公园建设也有了直接的管理主体。

  (二)新一轮对外开放中旅游被寄予厚望。《绿皮书》指出,2018年国务院通过的《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中涉及旅游的内容包括:探索建立来华就医签证制度;推动部分地区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完善跨境自驾游监管举措等。

  (三)旅游成为促进消费热点领域。《绿皮书》指出,《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在“推进服务消费持续提质扩容”方面对旅游消费进行了重点部署。具体涉及: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主题公园规范发展、乡村旅游品质提升等消费大众化发展等内容。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在旅游领域明确提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实施方案。

  (四)旅游成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亮点。《绿皮书》指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受到更多关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对于特色保护类村庄(即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要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种养等产业。

  (五)“一带一路”建设中旅游合作成效显著。《绿皮书》数据显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赴中国的游客由2013年的903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1064万人次;中国出境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游客由2013年的1549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2741万人次。2017年中国入境旅游收入1234亿美元,其中由“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创造的份额占16.88%。

  (六)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对旅游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绿皮书》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基础的夯实为旅游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国家公园体系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2018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和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先后在四川成都和甘肃兰州揭牌,标志着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七)全域旅游全面推进,旅游品质备受重视。《绿皮书》强调,全域旅游是近年我国旅游主管部门的重点工作,2018年被原国家旅游局确定为“美丽中国——全域旅游年”。2018年3月出台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

  (八)旅游公共服务日益完善。《绿皮书》指出,近年来,以旅游安全保障、“无障碍旅游”、旅游公共交通建设、旅游信用监管、市场秩序整顿以及文明旅游引导等为内容的旅游公共服务日益完善。

  (九)旅游投资热度高。《绿皮书》指出,2018年,旅游公共投资和社会投资持续增加,投资方式更加多元,兼并收购引人注目。

  (十)主题公园与特色小镇建设快速推进。《绿皮书》指出,近年来,各地掀起新一轮的主题公园热。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特色小镇建设的加快推进,旅游小镇成为投资关注的重点。

责任编辑:刘远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