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当前位置:首页国际交流
第五届“中国社会科学院—昆士兰大学亚太论坛”召开
2022-06-10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2年6月10日总第604期 作者:许文锋
分享到:

  5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社会科学院—昆士兰大学亚太论坛”线上研讨会举行。与会中澳专家学者就疫情期间教学经验与启示、高等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未来大学教育等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努力推动教学模式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张波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昆士兰大学是长期学术伙伴,交流合作硕果累累,期待双方未来开展更多富有真知灼见的对话,不断深化学术交流合作,推动实现合作愿景,共同筑造中澳文化交流新高地。昆士兰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慈海珊表示,中澳双方文化交流非常重要。长期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昆士兰大学保持着友好的交流合作,双方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分享经验与知识,期待双方继续开展富有成效的交流合作。

  昆士兰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传播与艺术系副教授刘爽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学生正常的学习活动,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教师可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成为学习内容的创造者,成立学习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杨博表示,混合式学习可加强师生互动,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所学知识,增强学生思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灵活度,赢得学生的支持。

  “线上学习还需要加强学习小组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张薇薇认为,分享是线上教学的典型特征,学习小组成员要加强彼此间的联系,积极与其他小组、院校其他部门进行分享。

  积极创新教育理念

  昆士兰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语言与文化系高级讲师姜文英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未来世界与以往迥然不同,大学要优化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塑造性格、掌握技能、增强自制力与韧性、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为未来做好准备。

  昆士兰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执行院长格雷格·马斯顿认为,大学要加强能力建设,以前瞻性全球视角看待当前危机与挑战,加强学生人文与社会科学教育、数字化技能和创造力培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规划与评估处副处长高迎爽对此表示认同。她表示,人文与社会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大学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思辨能力、创新精神、终身学习理念、跨学科合作能力。

  昆士兰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学创新研究所副教授杰森·洛奇认为,未来线下教学依旧很重要,但大学要借助技术手段,因地制宜统筹好学生线下和线上学习,不断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皇娟持相同观点。她表示,要丰富线下教学活动,因地制宜满足学生对科技促进教学的需求,提高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推动教育现代化。

  高等教育助力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刘艳红表示,中国通过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面向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定点帮扶工作,有力推动了相关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很好地助力了脱贫攻坚工作。

  昆士兰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系教授克里斯汀·里昂斯表示,多年来,世界各地大学发起“绿色大学”“可持续大学”等倡议,以应对紧迫的气候挑战。大学要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相关行动,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的大学在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理念传播、公共政策倡导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努力推进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何辉表示认同。

  昆士兰大学理学院地球与环境科学系副教授凯伦·麦克纳马拉表示,当今世界面临着贫穷、饥荒、冲突、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多重危机,大学要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信心,认识危机,掌握技能,开展跨学科合作,积极行动,久久为功,共同开创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许文锋)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