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邮件系统 丨
English

中国—南非青年社会发展学术对话会举行


2018年09月07日 09:13    来 源:《社科院专刊》2018年9月7日总第451期     作者:马峰

  本报讯 8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南非开普半岛科技大学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非关系研究院课题资助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时代中非关系:中国—南非青年社会发展学术对话会”在京举行。

  此次学术对话会上,中国和南非学者围绕南非青年参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机制、青年文化变迁30年、非洲青年在中国、中国就业结构与青年就业问题、南非青年参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机制、中国的城镇化与青年代际职业地位流动、新社会组织青年人才发展战略的目标及实现路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青年发展等话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南非开普半岛科技大学校长克里斯·恩释拉珀从南非青年的年龄结构及发展现实、南非青年发展的国家辅助政策及青年发展机构、南非开普半岛科技大学对学生参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的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南非青年参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机制,分析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南非促进工业发展与促进青年就业之间的政策和机制。此外,克里斯·恩释拉珀认为,中南同为金砖国家,青年发展是双方社会发展中的共同话题,在促进青年参与社会发展方面,中国有很多的成功经验值得南非借鉴,特别是在促进青年就业方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马峰博士重点阐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对青年发展的重要影响。他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既是青年发展的机遇,也是青年发展的生存之择。一方面,青年要积极参与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全球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中来,在新动能的发展中实现技能的提升和命运的翻转,成为新技术革命中的主干力量;另一方面,要防止出现新技术革命发展中带来的“被遗忘的人和被边缘化的人”,技术的新旧更替是科技革命发展的常态,但是有过时的技术,没有“过时的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特别是青年。

  南非开普半岛科技大学教授颜炳文从南非青年发展战略、青年构成的年龄和性别结构、南非青年在人口增长中的结构、南非青年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重点阐述了南非政府的青年发展政策。颜炳文认为,需要深入推进南非青年发展,实现南非青年2020年发展目标,让青年人掌握自己的未来。此外,要进一步降低青年失业率,在发展中促进青年融入社会,让青年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共享发展的成果,重点解决影响青年发展的就业、贫困、收入不平等问题。

  广东青年人才研究院院长谢素军认为,近年来,伴随“一带一路”的推进和延伸,非洲看似遥远实则就在身边,而非洲青年在其中扮演着“弄潮儿”的角色,他们不断“涌入”中国,并主要从事商贸活动,由此导致了中非关系逐渐呈现出“下移”的态势,中非民间交往成为中非交往的主力军。非洲青年在“言、行、食、情”方面所表现出的中国范儿,成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真实写照。可以秉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尊重彼此生活习惯等原则促进非洲青年在中国发展,立足开放的广东,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过程中,设立“非洲青年空间”,促进中非友好和青年交流。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晨梳理了中国青年文化三十年的发展。陈晨认为,可以从四个角度理解青年文化变迁:第一,传媒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了青年的个性和价值观;第二,新阶层新兴群体的崛起反映了青年多元的文化心态;第三,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形塑了青年行为的环境;第四,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忆成为青年情感凝结和文化反思的载体。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青年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融入时代的发展和新时代新青年文化的创造中,当代中国青年人在发展和实践中所表现出的更具个性化、创造性、自主性的特点,体现了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和文化发展的新特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孙兆阳对中国就业结构与青年就业问题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结构转型呈现四个特征:一是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二是农村向城镇转移;三是以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为主向多种就业形式转移;四是从人口红利向老龄化社会转移。中国用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百年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但是在发展中还面临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高质量的就业岗位还比较稀缺、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青年就业面临新的发展瓶颈,需要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马峰)

  
责任编辑:张月英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 京ICP备110138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