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邮件系统 丨
English

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专题报道:凝科研精神 聚合作力量

——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实施以来科研合作侧记


2016年02月26日 08:45    来 源:《社科院专刊》2016年2月26日总第332期     作者:本报记者 吕莎

  在创新工程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年来着力开展对外战略合作,积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传播,科研合作水平踏上新台阶。

  高度重视科研合作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合作机制,创新是我院合作工作开展的核心理念。

  一直以来,我院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名义开展科研合作事宜的主要对象是党中央、国务院相关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有条件的企业等。

  我院科研合作协议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全面协议,即包括多种合作形式,内容相对广泛的协议;二是专项协议,就是有针对性、相对具体、有明确短期目标和与之相匹配的合作项目协议。这两种协议类型都以发挥我院学术学科特长为基本立足点。

  据悉,自2005年以来,中国社科院与省部级单位共签署院际合作协议或备忘录20项,其中与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15项,与审计署、国务院参事室、新华社分别签订3项,与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分别签订2项。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中国社科院以研究所(院、中心)名义与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高校、企业等共同开展的合作研究约806项,举办学术会议/论坛422项,其他形式的合作(委托、交办等)共76项。其中,经济学部研究所科研合作活动最活跃;社会政法学部研究所、历史学部研究所、国际学部研究所科研合作活动较活跃;文哲学部研究所和马研学部研究所科研合作活动较创新工程实施之前也更为活跃。

  取得课题项目新突破

  科研课题、项目合作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工程实施以来,我院在合作课题、项目上的投入不断加大,形成了一批卓有成效的科研合作项目。

  2011年以来,中国社科院通过系统性的科研课题合作,发挥学科综合优势,有组织地、全面地推动了科研合作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了中国社科院的科研优势。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至今,中国社科院与合作方共完成课题约90项。从质量上看,在具体展开课题、项目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始终贯彻面向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和现实问题,围绕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进行,有效地调动了可配合的资源,使得合作体现出了专业性、前瞻性、实用性的特点。

  中国社科院的科研合作项目以服务社会需求为自身方向,关注国家发展大局,积极鼓励和支持中国社科院相关课题组发挥自身创新成果和科研人才优势,集中力量、明确科研合作的方向,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科研合作课题。例如,“嵌入人口模块的CGE模型构建和分析”、“轻工行业进出口预测模型及综合指数模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循环经济行动计划和制度设计”、“当前中国社会心态状况研究”、“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战略研究”、“中亚水资源争端问题”等。

  中国梦与浙江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中欧合作示范区建设等科研合作课题、项目展示了我院雄厚的社会科学研究实力,大大增强了我院科研辐射能力。

  发挥会议论坛新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积极推动各类会议与论坛的合办,不断扩大合作的影响力,结合我院自身的学科特色和创新工程的机遇,举办了一系列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论坛。

  我院会议论坛合作主要有两点创新:一是建立了会议论坛合办的长效机制;二是在具体的组织模式上下功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自2011年起,我院会议合作形成了卓有成效的长效机制运行模式,改变了以往重视举办规模、一次效应,不注意论坛实际效用、长期作用的举办方式,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了承担重大学科与国家战略、地区发展的议题上,极大地推动了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跟踪分析会后动态,积累了丰富的体系运行经验,形成常态化的合作机制。

  例如,目前与广州市已合作举办三届广州论坛、与黑龙江合办了六届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国际论坛等,还有数个具有影响力的重大科研合作论坛,如中俄经济高层论坛、后发赶超论坛、长白山国际生态论坛、中国东盟智库论坛等。这种长期的合作机制一方面促进了相关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对我院在社会科学领域跟踪发展重大动态、加强影响力辐射起到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为长期面向关键领域的国家战略献计献策,更好地促进了我院思想库智囊团功能的发挥。

  此外,我院注重科研合作的模式创新,推动了一系列有国际影响力的论坛合办,创新体现在组织筹备创新、主题创新、舆论宣传创新等三个方面。

  例如,我院与国家环保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共同主办了首届中国长白山国际生态论坛。此次论坛充分发挥中外合作、多方形成共识的独特优势,积极争取了10多个著名国际保护组织的支持,更加有效地推广了生态保护理念和前沿技术,在各类保护区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形成机构地方新合作

  创新工程实施期间,我院学术辐射能力通过研究院、研究(调研)基地、中心、博士后点、研究与实验室等共建机构不断体现。共建中心数量增加了36%,共建机构(基地、研究院)增加了14%。

  自2011年以来,我院的合作共建研究机构包括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上海研究院,与内蒙古合作共建的内蒙古气候政策研究院,与广西合作筹建的中国—东盟合作论坛等。

  2015年6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上海市政府正式签约成立上海研究院,旨在充分发挥中国社科院作为国家级智库和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双重优势,建设高水平、国际化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2013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与我院在北京签署备忘录,双方协商以内蒙古大气污染治理、节能减排、固碳增汇为目标开展政策研究、完成相关项目等合作,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内蒙古气候政策研究院。该研究院汇集学术资源,为内蒙古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提出政策建议、提供智力支持。

  2014年,我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 “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这是我院与广西连续成功举办的第七届论坛。七年来,“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成效显著,影响力持续扩大,彰显了我院在合作共建“智库外交”平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

  扩大新闻媒体新影响

  2014年11月起,我院41位专家学者被新华社正式聘请为第三届“新华社特约观察员”。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末,新华社共采访我院“特约观察员”59人次。新华社针对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通过“特约观察员”接受电话连线或上门采访、嘉宾访谈、播发署名文章、联合调研以及召开研讨会、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形成公开文字稿件45篇、内参报道14篇。

  此外,新华社记者通过与特约观察员的联络,积极拓展智力资源,还采访了一些我院“特约观察员”之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我院与新华社国内部、国际部、对外部、参编部、信息部、经济参考报、瞭望周刊、新华网等多个业务部门开展全面深入合作,在2015年第一季度取得了丰硕成果。

  科研合作是大势所趋。创新工程实施以来,在科研合作领域,中国社科院取得了骄人成绩,在引领合作创新的道路上,通过制度探索,释放出强大的潜力、动力和活力,点燃了创新引擎,营造了良好的合作氛围,走在了哲学社会科学合作创新的前列。

  
责任编辑:梁瑞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 京ICP备110138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