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邮件系统 丨
English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年度创新工程智库研究重大成果概述


2015年12月29日 08:05    来 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2月29日第876期     作者:

  原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创新工程2015年度智库研究重大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最高研究机构,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智囊团。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院科研人员自觉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记为党和人民做学问的根本宗旨,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深入研究党和国家面临的一系列亟待回答与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就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综合性问题,以及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政策研究,推出了一批系统性、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和具有现实性、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为提高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今年1月,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基本遵循。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论述,研究落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颁布并实施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2015年先行试点方案》等文件及一系列配套管理办法,构筑起院级、所级、专业化智库三个层次的智库建设格局。一年来,全院相关智库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个一百年”战略构想、“十三五”规划、国家安全战略、全球治理等领域的若干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完成了一批中央决策需要的、具有战略和全局意义、现实针对性强的高质量成果。我们从这些完成的研究成果中遴选出若干项智库研究重大成果进行发布,通过媒体向社会展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国家高端智库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

  本次发布会发布的成果共有18项。 

  《2020:走向全面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该报告在对“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情况总体评估的基础上,围绕“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重大思路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产业发展方向与政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等22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未来五年以及更长时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趋势、问题以及对策,对我们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基本经济制度——基于量化分析的视角》

  该著作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了一套测算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结构的方法,并根据该方法对我国所有制结构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制结构调整使公有制经济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课题组认为,当前我国所有制结构已经处于一个较为适度的状态,进一步深化改革应该在优化公有制经济布局上发力。

  《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杠杆调整与风险管理》

  该著作是我院今年新成立的11家专业化智库之一的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完成的成果。课题组在前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居民、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和对外部门,以及国家和主权的资产负债表进行了分析,深入揭示了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与控风险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特别关注杠杆率调整与相应的金融风险管理问题,并对如何化解资产负债表风险提出了政策建议。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新型城镇化研究报告》

  该研究报告是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由副院长赵胜轩、原副院长李扬牵头,组织我院10多个研究院所、60多位科研人员,分赴14个市县调研完成的成果。报告深入分析了各地方城镇化推进中的创新实践和面临的问题挑战,内容涉及耕地保护、农民工市民化、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产业支撑、财税金融支撑、社会治理等问题,并就进一步推进城镇化提供了咨询建议。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

  该报告构建了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和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对2014年中国两岸四地294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9个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中国经济分区应该由“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分区调整为自主发展区(东中)—政策扶持区(西部和东北)二分区。同时,研究报告还构想了“一团五带”的中国城市体系新格局。

  《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该报告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牵头,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各方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完成的。研究报告在2015年全球经济总体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2016年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的运行态势进行研判,是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和预测的最新成果。

  《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该报告集是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对世界经济2016年总体形势的分析与展望的研究报告,内容涉及美国、欧洲、日本、亚太、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并对亚投行、全球贸易低速增长、石油价格、“一带一路”等本年度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201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该报告集以中国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社会发展为主题,研究探讨了经济发展创新动力、就业发展新趋势、收入增长新形势、社会保障体系新进展等问题,提出2016年及整个“十三五”时期,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大创新力度,继续做好调结构、惠民生、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的工作。

  《中国反腐倡廉报告(No.5)》

  该报告聚焦“建设”主题,以学术的视角研究和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部署、新进展和新成效。从“高压惩治腐败、完善监督格局、治理权力任性、监管公共资金资源资产、强化党员干部纪律意识与道德诚信管理、廉洁文化建设”六个方面,分析了2015年度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的实践与成效。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

  该报告是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调研报告围绕调研地区21世纪初期以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文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分析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并针对未来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中国梦与浙江实践》

  该著作全面梳理了2003年以来历届浙江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历史进程,深入研究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重大决策部署,从理论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进行了系统总结。

  《全球智库评价指标体系》

  与其他智库评价标准和方法相比,全球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注重评价指标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这是与以往智库评价方法的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从智库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三个方面作了分析,更加注重指标体系设计切合智库的工作流程。这三种力相互作用,影响力加大则会反哺到吸引力,而吸引力加大则会促使更多的高品质人才聚集到智库,提升管理水平。同时,充分发挥专家群体和第三方评估的作用,体现出评价指标体系对同行评议的高度重视。

  《全球智库评价报告》

  2015年11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发布了《全球智库评价报告》(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积极发挥作为国家级综合性高端智库的优势,于2013年底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并于2014年2月起正式启动了全球智库评价项目。课题组多次邀请国内外智库,以及社会统计、信息管理、智库所涉及的各学科专家,就来源智库和评价体系进行研讨,并携带智库调查表和专家调查表走访了国内外多家智库,根据咨询与调研的反馈信息对来源智库进行了增删,最终确定来源智库1781家,课题组将1781家智库划入39个大类,在每个大类中寻找为该类智库评分的专家。专家来源覆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各专业、各行业,共发放专家问卷20162份。同时,在客观评价数据方面,课题组通过邮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尝试与所有来源智库建立直接联系。课题组从1781家来源智库中挑选出359家最具影响力的智库,对其中没有返回调查表的智库进行人工信息搜集,以期做到重点智库不遗漏。

  同期发布的全球智库百强排行榜所列的是全球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总分排在前100位的智库,共有31个国家/国际组织的智库上榜。需要说明的是,课题组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隶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未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其所属智库纳入本排行榜。

  内部研究报告成果

  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构建“院—所—专业”三级智库结构,打造了一批专业化智库和院地合作型智库,依托信息情报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等平台,初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点的新型智库体系。

  一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各个智库围绕中央决策急需的重大课题,聚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经济社会发展中重点难点问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地方债务治理、自贸区金融改革、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社会治理改革创新、人口战略调整等方面,提供了综合性、全局性、针对性的决策咨询服务;紧跟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热点问题,在气候变化谈判、全球治理、“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上海合作组织扩大与发展、中亚安全与新疆稳定、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等方面,开展前瞻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充分发挥了“国家队”的综合优势。其中的重要成果有:《保持平常心 把握分寸感 增强穿透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系列报告》(3篇),《日本国内形势及中日关系研究》(2篇),《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研究》(5篇),《土耳其政局形势及中土关系研究》(3篇)等。

  

  

  

  
责任编辑:常畅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 京ICP备110138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