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邮件系统 丨
English

《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17)》在京发布


2017年12月28日 16:55    来 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孙龙

发布会现场。本网记者 孙龙/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孙龙)2017年12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17)》新书发布会暨中国民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代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致辞。《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17)》常务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陈建樾研究员介绍《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编纂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研究员、国家民委监督检查司副司长李钟协、国家民委研究室副局级调研员黄东辉、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麻国庆、中央民族大学丁宏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王希恩研究员出席发布会并讲话。 

  与会专家总结和分析了中国民族工作与民族地区发展的热点问题,展望了2017年中国民族发展的趋势,结合民族工作中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并正式发布了《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17)》一书。 

  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始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考察民族团结进步、精准扶贫、小康社会建设的进展与问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难题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为了全面反映我国民族地区发展的现状,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开展了“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重大项目;5年来,有近60个县域调查组、10多个专题调研组及配套进行的问卷调查队协同深入广大民族地区开展实地调查,收集了大量鲜活的一手资料。《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17)》基于民族地区这一调查数据,分析研究民族地区五大文明建设的成效与问题,进而提出下步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报告指出,少数民族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感知度高、认同感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受访者对2020年所在县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度逐年增高,由2013年的78.8%增至2016年的接近100%。但少数民族受访者的信心度总体上要高于汉族。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民族关系好定律趋高,民族地区的个别突发事件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民族关系在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21世纪初两个时期内都有持续改善,对三个时期的全国民族关系表示“好”的人数占比持续提升。总体来看,汉族受访者对全国民族关系状况给予好评的比例相对更高,在人数占比和评价平均得分两个方面均要高于少数民族受访者。 

  报告最后指出,2015-2016年,民族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前列但经济总量依然偏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第三产业发展提速,第二产业占比下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扩大明显,但国有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变化;财政收入继续增加,收支差额扩大,民生支出比重高。在就业方面,民族地区2015-2016年就业稳定增加;2000-2015年的就业特点为:民族地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例不断下降但吸纳劳动力能力最强;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最低;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增加;国有单位就业人员比例较高,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就业人员增长迅速,但其他单位就业人员比例明显偏低。

 

《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17)》封面。本网记者 孙龙/摄

  
责任编辑:王宁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 京ICP备110138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